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山东省沂源县政府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09:2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环境日趋透明,舆论----作为强有力的“软件力量”,不仅会影响着事态的进程发展,也会对公民的行为、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化,群体性突发事件日渐增多。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既结合了突发事件的特点又增加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性、匿名性、跨地域性等特点并且还结合了网络舆情的多样性、非理性的特点。面对这些特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时,要及时转变应对传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对舆论导向作出积极正确引导,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切实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规范公民在网络的言行,实施有效监督,避免因为网络舆情传播所导致人民内部的恐慌,消除由于事件引发的消极影响。十九大以来,国家深化治理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谋求全面现代化治理体系。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在此背景下,聚焦县级政府,以治理理论、4R危机管理理论为框架,对沂源县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进行研究,分别梳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概念,明确其相关要素,并且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对沂源县政府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表述,通过探索发现了沂源县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较难开展、舆情治理手段单一、舆情治理程序复杂以及舆情治理反馈评估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对原因进行剖析,其原因为网络舆情治理意识淡薄、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沟通体系不完善、网络舆情治理应对机制不完善、网络舆情治理保障体系不完善,并针对其问题与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即:提高责任主体的应对治理能力,加强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完善网络舆情治理应对处置机制,以及完善网络舆情治理保障体系。通过研究,可以为日后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一定借鉴。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630;C912.63
【部分图文】:

中国网,普及率,互联网,网民


(一)研究背景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公民思想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化,由此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也逐渐增多进而引发大范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再者国内外时局动荡,一些反动势力煽动不明群众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诸如历史遗留问题所导致,民众自发或者组织集合从而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波及范围广,冲击严重性大以及治理的艰难性,使得政府更加予以足够重视以及妥善处理。此外,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民数量日益增多,城镇网民数量占比也逐渐增大并且伴随着移动电子通讯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微博、微信、QQ 等自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得手机网民规模也呈稳步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9.6%,(详见图 1);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 6433 万人,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网民的 98.6%(详见图 2),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达 7.92 亿;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6.7%,规模为 2.22 亿,城镇网民占比 73.3%,规模为 6.07 亿,较2017 年末增加 7.7%(详见图 3)并且网民年龄学历层次不尽相同(详见图 4)。单位:万人

网民,数据来源,比例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城乡结构,中国网,网民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连铁;郑雪芳;周姣;;秦皇岛网络舆情监测研究[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822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22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