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女性主义视角下“剩女”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22:28
  “剩女”作为一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在西方语境中,所谓的"3S (Seventies, Single, Stuck)女性”与“剩女”相当,这些女性生于70年代、单身、在婚姻市场中“滞销”。本文研究对象与此有所不同,特指现代都市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却未婚的年轻女性。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关于“剩女”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从女性主义角度关注这一现象的却很少,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思考,并尝试从这一角度结合实证具体分析“剩女”现象。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女性主义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宏观理论及微观理论作了重点介绍。第三部分在界定了“剩女”现象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梳理问卷数据以及个案访谈的记录,具体分析“剩女”产生的原因、它所处的优劣势、以及大家的看法等问题。最后,对“剩女”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几点建议来消解其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女性主义理论研究背景
    (一) 女性主义理论的产生及界定
    (二) 相关理论的综述
三、“剩女”现象与相关文献梳理
    (一) “剩女”的界定与成因
    (二) 关于“剩女”现象的研究成果综述
四、女性主义视角下“剩女”现象的实证研究
    (一) 调查对象及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二) 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三) “剩女”现象的个案分析
五、“剩女”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建议
    (一) “剩女”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
    (二) 正确认识“剩女”现象的建议
六、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J]. 沈晖.  中国青年研究. 2010(05)
[2]全球“剩女”状况扫描[J]. 董菁.  决策与信息. 2010(03)
[3]论青年白领相亲过程中的“弱关系”假设及其实质[J]. 罗琪,徐晓军.  青年探索. 2010(01)
[4]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剩女”现象[J]. 龙晓添.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0)
[5]“剩女”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与感性思考[J]. 杨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3)
[6]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引发的社会学思考[J]. 左雪松,夏道玉.  妇女研究论丛. 2008(05)
[7]走近大龄未婚的女性们[J]. 刘政.  今日南国. 2006(09)
[8]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兼论女性主体的研究[J]. 黄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06)
[9]婚姻梯度问题[J]. 李珍,韦胜阻.  上海青少年研究. 1986(09)

硕士论文
[1]浅析中国大陆媒体中的“剩女”形象[D]. 吕程.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对当今中国“剩女”现象的伦理反思[D]. 邓森.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上海“剩女”群体产生的城乡互动解释及其择偶偏好研究[D]. 曹雪梅.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80后在校硕士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D]. 陈云.山西师范大学 2010
[5]婚姻挤压条件下择偶标准确立的经济学分析[D]. 王朝净.河北大学 2009
[6]女大未婚[D]. 黄志兰.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3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13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