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社会互动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8: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社会互动特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市场,网络虚拟社区正因此成长为人们互动与沟通的新型空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文化。它的实时性、多元性、自由性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非面对面社会交往的机会,导致越来越多来自有相近兴趣爱好的人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网络趣缘群体,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聚合的纽带超越了传统的血缘、地缘、业缘范畴,形成了新的社会互动。这种新的社会互动方式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并将其纳入研究范围之中。本文选取符号互动论、参照群体理论、身份认同理论作为理论参考,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生活在北工大且加入了网络趣缘群体的13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在网络趣缘群体中社会互动的具体情况,展开对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社会互动特征的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特征一: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朋友圈型”模式、“资源库型”模式、“经纪人型”模式。特征二:社会互动内容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导向,伴随情感沟通;社会互动形式以交换为主,伴随合作、竞争及冲突。特征三,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具有丰富的互动符号,凸显了排他性;群内成员形成了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彰显了认同性;群体内营造了良好互动氛围,呈现了群内成员的聚合性。在理论上,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新形态,国内外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充分,本研究力图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呈现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特征,以期为其他相似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在现实中,通过对大学生在网络趣缘群体中互动行为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所想所思和实际需求,进而对于有效防控网络空间对青少年群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趣缘群体 社会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5;C91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
  • 1.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国外学者有关趣缘群体的研究10-11
  • 1.2.2 国内学者有关网络趣缘群体的研究11-13
  • 1.2.3 国外学者有关社会互动的研究13-14
  • 1.2.4 国内学者有关大学生社会互动的研究14-15
  • 1.3 概念界定15-17
  • 1.3.1 网络趣缘群体15-16
  • 1.3.2 社会互动16-17
  • 第2章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7-23
  • 2.1 理论依据17-18
  • 2.1.1 符号互动论17
  • 2.1.2 参照群体理论17-18
  • 2.1.3 身份认同理论18
  • 2.2 研究方法18-23
  • 2.2.1 深入访谈法19-20
  • 2.2.2 参与观察法20-23
  • 第3章 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互动模式的特征23-29
  • 3.1“朋友圈型”互动模式23-24
  • 3.2“资源库型”互动模式24-25
  • 3.3“经纪人型”互动模式25-27
  • 3.4 本章小结27-29
  • 第4章 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互动内容及形式的特征29-35
  • 4.1 互动内容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伴随情感沟通29-30
  • 4.2 互动形式以交换为主,伴随合作、冲突及竞争30-33
  • 4.2.1 互动中的交换形式30-31
  • 4.2.2 互动中的合作形式31-32
  • 4.2.3 互动中的冲突形式32-33
  • 4.2.4 互动中的竞争形式33
  • 4.3 本章小结33-35
  • 第5章 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互动文化的特征35-47
  • 5.1 丰富的互动符号,凸显排他性35-37
  • 5.1.1 二次元世界中的ID名等同于三次元世界中的姓名35-36
  • 5.1.2 群体中的不同角色被冠以特殊符号,具有特定涵义36
  • 5.1.3 生产出大量群体内使用的文本符号,与群体外相区隔36-37
  • 5.2 共同的行为规范,彰显认同性37-40
  • 5.2.1 激励类规范引导群体成员进行正向互动37-38
  • 5.2.2 制约类规范降低群体成员发生冲突的风险38-39
  • 5.2.3 群体成员以价值观念为基础进行“站队”39-40
  • 5.3 良好的互动氛围,呈现聚合性40-44
  • 5.3.1 资源分享性强,满足信息获取的需要40-41
  • 5.3.2 情感归属性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41-42
  • 5.3.3 获成就感显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42-44
  • 5.4 本章小结44-47
  • 结论及启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社会互动访谈提纲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以城市品牌文化活动为平台推动趣缘群体价值共筑[J];杭州(我们);2012年06期

2 胡申生,黄晓春,张蕾蕾,于远飞,张虎祥;上海“蓝魔”球迷趣缘群体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研;2005年01期

3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月琴;趣缘群体的互动和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睿楠;网络趣缘群体中的聚众传播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李菲;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与群体认同[D];云南大学;2016年

4 张靖婧;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特色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刘倩倩;“网络趣缘群体”的营销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罗静;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王峥;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社会互动特征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吕品;现代性背景下网络趣缘群体对自我认同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周洋;网络趣缘群体对成员消费行为的影响方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章雯;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中的趣缘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趣缘群体社会互动特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3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