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演变 ——以“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8 07:51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世界产生极大变化,不仅改变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空间的方方面面。网络为社会公民提供自由辩论和话语讨论的公共空间并形成一种类似公共领域的虚拟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矛盾在“虚拟社会”中的直观反映,使得民众话语权得到充分的发挥,容易导致民意的“沸腾”,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受到冲击,而作为社会管理“把关人”的政府部门话语权在弱化,舆情管理难度大幅度提升。因此,提升政府在网络舆情中的把关能力是虚拟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从中国现实社会环境和网络舆情实际状况出发,以网络舆情周期演化、把关人机制等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理论作为贯穿全文的理论基础,借助NLP(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传播路径、主题分类等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时间分布、地域分布、传播路径、舆情指向、情感倾向等维度对“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规律和特征,并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中政府“把关人”角色弱化现象进行探究。本研究除绪论外分五个部分展开。绪论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及目的,梳理有关网络舆情研究的文献综述而引出本...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用户关注度的变化趋势图(来源:百度指数)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 CNNC 报告显示:2016 年底,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为 6.95 亿,占网民总量的 95.1%,与之相比的是电脑上网使用率的下降,手机挤压其它类型上网设备的使用[32]。网民的网络评论活动的习惯与变迁,本研究中两类平台的样本量级别差异也略显端倪,两者对比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舆情信息量膨胀地极为剧烈,舆情信息的海量性降低把关的可行性,要求政府作为把关人要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挥正向作用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2、网民参与情况时间维度分析为了研究网络舆情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新闻或微博发布的时间为起始时间,每两小时(2h)为计算时间段,统计各时段评论量的变化情况(如图 4-1 至图 4-4),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随时间变化趋势与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 CNNC 报告显示:2016 年底,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为 6.95 亿,占网民总量的 95.1%,与之相比的是电脑上网使用率的下降,手机挤压其它类型上网设备的使用[32]。网民的网络评论活动的习惯与变迁,本研究中两类平台的样本量级别差异也略显端倪,两者对比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舆情信息量膨胀地极为剧烈,舆情信息的海量性降低把关的可行性,要求政府作为把关人要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挥正向作用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2、网民参与情况时间维度分析为了研究网络舆情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新闻或微博发布的时间为起始时间,每两小时(2h)为计算时间段,统计各时段评论量的变化情况(如图 4-1 至图 4-4),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随时间变化趋势与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导向与政府回应的逻辑互动——基于“雪乡”事件大数据的情感分析[J]. 文宏. 政治学研究. 2019(01)
[2]网络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基于“1S+3W”模式的分析[J]. 郝胤舟. 商洛学院学报. 2017(05)
[3]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困境与政府治理——以四川省LZ市“TF中学事件”为例[J]. 谢熠.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4]网络舆论与政府回应路径转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 张润峰.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7(05)
[5]政治机会结构与民众抗争行为的策略选择——基于兰州市宋村集体土地纠纷的案例研究[J]. 文宏,戚晓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网络反腐事件中的政府回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70个网络反腐案例的实证分析[J]. 文宏,黄之.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1)
[7]新媒体时代网络评论观点信息发现机制研究[J]. 曾润喜,王君泽,杜洪涛.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4)
[8]“以谣辟谣”:政府回应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解读[J]. 文宏,黄之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9]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 赵岩,王利明,杨菁. 经济研究参考. 2015(16)
[10]大数据环境下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文献综述[J]. 夏火松,甄化春. 情报杂志. 2015(02)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 易臣何.湘潭大学 2014
[2]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 常锐.吉林大学 2012
[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 方付建.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介景象:从政治问责性到公众问责性[D]. 陈炜.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回应政务舆情事件的实证研究[D]. 兰培珍.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网络舆论传播的影响及其引导[D]. 陈栩.华东政法大学 2016
[3]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与规律研究[D]. 王馨慧.渤海大学 2014
[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网络舆情及其管理研究[D]. 张恒.北京邮电大学 2013
[5]论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化管理[D]. 金劲松.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3392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用户关注度的变化趋势图(来源:百度指数)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 CNNC 报告显示:2016 年底,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为 6.95 亿,占网民总量的 95.1%,与之相比的是电脑上网使用率的下降,手机挤压其它类型上网设备的使用[32]。网民的网络评论活动的习惯与变迁,本研究中两类平台的样本量级别差异也略显端倪,两者对比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舆情信息量膨胀地极为剧烈,舆情信息的海量性降低把关的可行性,要求政府作为把关人要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挥正向作用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2、网民参与情况时间维度分析为了研究网络舆情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新闻或微博发布的时间为起始时间,每两小时(2h)为计算时间段,统计各时段评论量的变化情况(如图 4-1 至图 4-4),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随时间变化趋势与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 CNNC 报告显示:2016 年底,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为 6.95 亿,占网民总量的 95.1%,与之相比的是电脑上网使用率的下降,手机挤压其它类型上网设备的使用[32]。网民的网络评论活动的习惯与变迁,本研究中两类平台的样本量级别差异也略显端倪,两者对比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舆情信息量膨胀地极为剧烈,舆情信息的海量性降低把关的可行性,要求政府作为把关人要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挥正向作用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2、网民参与情况时间维度分析为了研究网络舆情随着时间推移呈现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新闻或微博发布的时间为起始时间,每两小时(2h)为计算时间段,统计各时段评论量的变化情况(如图 4-1 至图 4-4),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随时间变化趋势与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导向与政府回应的逻辑互动——基于“雪乡”事件大数据的情感分析[J]. 文宏. 政治学研究. 2019(01)
[2]网络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基于“1S+3W”模式的分析[J]. 郝胤舟. 商洛学院学报. 2017(05)
[3]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困境与政府治理——以四川省LZ市“TF中学事件”为例[J]. 谢熠.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4]网络舆论与政府回应路径转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 张润峰.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7(05)
[5]政治机会结构与民众抗争行为的策略选择——基于兰州市宋村集体土地纠纷的案例研究[J]. 文宏,戚晓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网络反腐事件中的政府回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70个网络反腐案例的实证分析[J]. 文宏,黄之.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1)
[7]新媒体时代网络评论观点信息发现机制研究[J]. 曾润喜,王君泽,杜洪涛.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4)
[8]“以谣辟谣”:政府回应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解读[J]. 文宏,黄之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9]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 赵岩,王利明,杨菁. 经济研究参考. 2015(16)
[10]大数据环境下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文献综述[J]. 夏火松,甄化春. 情报杂志. 2015(02)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 易臣何.湘潭大学 2014
[2]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 常锐.吉林大学 2012
[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 方付建.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介景象:从政治问责性到公众问责性[D]. 陈炜.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回应政务舆情事件的实证研究[D]. 兰培珍.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网络舆论传播的影响及其引导[D]. 陈栩.华东政法大学 2016
[3]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与规律研究[D]. 王馨慧.渤海大学 2014
[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网络舆情及其管理研究[D]. 张恒.北京邮电大学 2013
[5]论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化管理[D]. 金劲松.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3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4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