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成长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1:08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成长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智障人士作为我们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同时作为弱势群体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当前科学、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有限,以及智障人士家庭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些智障人士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康复水平,有些贫困的农村地区的智障人士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康复训练。不管是在智障人士的康复治疗上还是在智障人士的日常生活照料中,智障人士的家长都长期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跟国外相比中国对智障人士的家长关注很少,研究也比较零散并且不全面,大部分还在不断地摸索中。“抗逆力”指的是抵抗逆境的能力,当个体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于正面的回应,抗逆力包括三个主要因素: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笔者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很少有学者针对智障人士家长面临的具体“逆境”以及他们抗逆力的特点做深入研究,更谈不上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提升的研究。由于笔者在X机构实习,这样就有机会和X机构的智障人士的家长接触,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笔者发现这些智障人士的家长存在着心理压力、经济困难、家庭矛盾增加、家庭容易出现疲劳感、乡邻群体对智障人士的认同感、接纳程度不高等困难。并且他们在抗逆力的三大因素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都存在较弱的水平。因此,本研究就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笔者选取了A、E两个家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其抗逆力的提升进行介入,通过对A、E两个智障人士家庭的研究深入,初步得出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可以提升智障人士家长的抗逆力水平,但是笔者只是对笔者所在机构的智障人士的家长进行研究,因此研究对象还有局限性,另外笔者对相关社工的理论和技巧没有很好的研究和运用,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社会工作 智障人士家长 抗逆力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C913.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8-9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的意义9
  •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9
  •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9
  • 三、文献回顾9-13
  • (一) 国外研究现状9-10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12-13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3-16
  •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13
  • (一) 智障人士13
  • (二) 抗逆力13
  • 二、研究方法13-14
  • (一) 半结构化访谈法14
  • (二) 观察法14
  • (三) 个案研究法14
  • 三、研究对象14-16
  • 第三章 智障人士家长面临的“逆境”以及其“抗逆力”水平16-21
  • 一、智障人士家长面临的“逆境”16-19
  • (一) 心理方面16-17
  • (二) 家庭矛盾增加17-18
  • (三) 家庭经济负担加重18
  • (四) 家庭容易出现疲劳感18-19
  • (五) 乡邻群体对智障人士的认同感、接纳程度不高19
  • 二、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状况19-21
  • (一) 效能感19-20
  • (二) 归属感20
  • (三) 乐观感20-21
  • 第四章 典型案例社工介入21-36
  • 一、案主基本情况21-24
  • (一) 案主A基本情况21-23
  • (二) 案主E基本情况23-24
  • 二、个案工作介入方法24-34
  • (一) 个案工作对案主A的介入过程24-31
  • (二) 个案工作对案主E的介入过程31-34
  • 三、社区工作介入——积极构建社会网络34-35
  • 四、社会行政介入——整合多方资源35-36
  •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效果评估36-39
  • 一、案主的自我评估36-37
  • (一) 效能感36
  • (二) 归属感36-37
  • (三) 乐观感37
  • 二、社会工作者的观察37-39
  • (一) A家庭37
  • (二) E家庭37-39
  • 第六章 对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提升的总结与反思39-41
  • 一、总结39-40
  • (一) 社工理论和专业技巧的应用39
  • (二) 要积极宣传社工理念,普及社工知识39-40
  • 二、反思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件一43-44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林;;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家庭需求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9期

2 马红英;;智障人士社会接纳度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3期

3 曾凡林;王霄;张晓昕;;上海市“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7期

4 汪海萍;陈莲俊;;智障人士的婚姻生育问题[J];社会福利;2009年11期

5 吴筱雅;;美国智障人士就业经验介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1期

6 汪蔚兰;昝飞;;美国的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J];社会福利;2010年05期

7 劳国民;曹锦忠;张国英;;“阳光之家”训练营对智障人士情感发展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8 彭迪;;北京慧灵慈善晚宴圆百名智障人士之梦[J];社会与公益;2012年10期

9 姜月;;专业社工服务:让智障人士家长看到希望[J];中国民康医学;2013年11期

10 叶苏扬;;轻度智障人士就业支持体系构建[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凡林;;智障人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亢美;国内首个智障人士网站开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继军;上海智障人士沐浴“阳光”[N];光明日报;2007年

3 孔令敏;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亟待提高[N];健康报;2007年

4 叶锋邋谭晶晶;扩展智障人士就业机会[N];人民日报;2007年

5 马谷华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系);社工:帮智障人士重现真实价值[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记者  苏嵘通 讯员 姚伟;西安举办首届智障人士艺术展[N];陕西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樊丽萍;让更多人了解智障人潜能[N];文汇报;2007年

8 马玉娜;鼓励和赞扬对智障人士很重要[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于丽雯;智障人士应聘尝试新模式[N];无锡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于丽雯;智障人士就业困局待破[N];无锡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智障人士就业服务问题探索[D];西北大学;2014年

2 游静;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轻度智障人士职业能力培训[D];西北大学;2014年

3 李臻臻;智障人士机构的服务探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郭洋;社会融合视角下成年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5 胡扬;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中的社会工作服务[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杨;社会工作介入成年智障人士社区托养服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王丽;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成长的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韩邈;智障人士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陈莲俊;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玲;上海市智障人士托养服务现状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成长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95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