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村政建设”与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变迁——兼论“村政建设”的失败原因

发布时间:2021-01-30 02:12
  从民国初年开始,阎锡山在山西农村逐步推行了系统的乡村改制计划,即普遍所知的"村政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社会的稳定和某些领域的发展,但阎锡山办理"村政"的最终目的在于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因此运动过程中建立了严密的基层行政网络,处处监视乡民的行动,并不利于改制的顺利推进,加之运动的初衷是"取之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对乡村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所以并没有得到乡民的真心拥护,同时运动中也缺乏大量热心实施的地方官员,结果这场运动并没有给山西乡村社会和民众生活带来明显变化。 

【文章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2020,38(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村政建设”内容及时人评价
二、运动对山西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效果
    (一)农村经济与农民生活
    (二)乡村财政管理状况
    (三)山西的民风和社会秩序
三、运动失败原因简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山西“村政”改革绩效透视[J]. 任念文.  历史教学问题. 2014(01)
[2]民国自治运动与基层社会的贫困化——对1927—1937年的山西乡村社会的考察[J]. 张启耀,王先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3]浅析民国初期山西“村政”运动[J]. 祖秋红.  晋阳学刊. 2007(02)
[4]民国时期的山西:政治发动与经济剥夺——兼议同期之山西社会发展主线[J]. 赵永强.  山西档案. 2005(01)
[5]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农民家庭生活实态——兼论“地主阶层”经济与生活水平之变化[J]. 张玮.  晋阳学刊. 2005(01)
[6]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J]. 谢泳.  博览群书. 2003(07)

博士论文
[1]“山西村治”:国家行政与乡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 祖秋红.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8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08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