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父权,异教,进步—莫理循的中国社会性别观

发布时间:2021-02-15 11:03
  19世纪末,随着西方的日益崛起和中国的日渐衰落,中西两种文明不断发生交融和碰撞。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商人们也参与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过程。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起初是作为一名传教士来到中国,随后又成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和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政治顾问,在中国的21年,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有其独特的认识。从中国的自然景观到人文信息,从中国的西南地区到西北地区,从中国的男性群体到女性群体,莫理循对中国的观察可谓是多元化的。其中性别观的认知和形成是他中国观中的重要内容,这与他在不同时期的身份有很大关系。本文主要从莫理循不同时期所处的身份分析他的中国社会性别观。作为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方人,莫理循受到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而在中国,男尊女卑同样也是主流思想。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都是社会的主体,而女性却只是男性的附属品。作为来中国“拯救”中国人的传教士,他更多的是渲染中国异教徒的悲惨生活。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中国男性和女性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作为一名《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起初仍然鄙视中国社会对性别关系的压制和束缚。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和经验的积累,他对中国男...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致谢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George Ernest Morrison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Significance and Framework
    1.4 Gender and Identity
Chapter 2 Binary Oppositions of Men and Women:A Westerner’s Perspective
    2.1 Gender Views in Victorian Era
    2.2 Chinese Gender Views in Westerners’Eyes
Chapter 3 Pagans in Feudal Patriarchy:A Missionary’s Perspective
    3.1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Morbid Men
    3.2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Bound Women
    3.3 Unequal Relations:Dominated Man and Subordinated Woman
Chapter 4 Progressive Gender Views:A Journalist and Political Consultant’sPerspective
    4.1 Improvement of Masculinity
    4.2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4.3 Male-dominated Political Field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uthor Resume
Thesis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褒扬到贬损——东方主义对于中国形象的论述[J]. 郭忠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从素朴的平等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确立——中国社会性别观的形成与变迁[J]. 王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3]《泰晤士报》驻京记者乔·厄·莫理循辞职从政的原因[J]. 陈冰.  国际新闻界. 2013(02)
[4]透过他者的眼睛看自己——一八九四,莫理循中国西南行[J]. 张文举.  社会科学论坛. 2011(07)
[5]身份凸显性:启动自我的开关[J]. 吴小勇,杨红升,程蕾,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5)
[6]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J]. 赵东玉.  文化学刊. 2010(01)
[7]从差异到互补:中西性别研究的互动关系[J]. 孙康宜,傅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8]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社会性别角色[J]. 蒋清凤.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9]莫理循眼中的袁世凯[J]. 汤伏祥.  寻根. 2006(03)
[10]从落拓文人到报界闻人——对晚清职业报人的群体透视[J]. 程丽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3)

博士论文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人著述中的川滇形象[D]. 刘军.云南大学 2017
[2]莫理循的中国观(1897-1911)[D]. 戴银凤.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独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D]. 张维维.苏州科技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034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34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