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的饮食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01:39
山西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所属位置。山西地处华北地区,饮食上形成了北方独有的饮食体系,对于饮食的喜好与民众日常生活的互动、自然生态环境的调适、历史文化的积淀等因素密不可分。山西老陈醋作为最负盛名的地域特产也成为向外输出的一种文化,所形成的老陈醋文化成为理解山西人、山西文化的窗口。文章以山西偏好的地方口味——老陈醋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老陈醋正宗的缘由,分析了地方饮食在地方人文、生态环境下的作用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明了笔者选题的缘由,其次梳理回顾了与选题有关的饮食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田野点的状况,清徐作为老陈醋的发源地是老陈醋正宗的原因之一。第二章主要从老陈醋的原料获取和工艺制作着手,探讨了老陈醋酿制中正宗的口感在于地域盛产的粮食作物和传统工艺的不断延续。第三章、第四章主要通过口述史资料反映老陈醋在民间的重要存在,第三章主要聚焦点是老陈醋的文化,从历史文本中梳理老陈醋的发展过程,从民间流传的老陈醋故事文本中看待反映地域文化的人文价值观。第四章总结了山西老陈醋正宗的主要原因,首先源于匠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其次是地域中人们日常实践的结果;...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徐县政区图
中对高粱的描绘,莫言的家乡在山东高密东北乡,在张艺谋拍摄的《红高粱》中莫言作为编剧之一,他回忆说当时张艺谋想要将外景的高粱拍摄选在高密,他不同意,因为在他小说中描写的高密与现在的高密不一样,他小说中的高粱场景只是他爷爷那个年代的记忆,在小说中他提到: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影子。①1987 年为了拍摄顺利进行,剧组开春就委派一位副导演与当地农民签署种高粱的合同,莫言七月多份赶回高密一看高粱都快旱死,参差不齐地长着,高的一米不到,稀稀拉拉在田里,叶子打卷,茎上蚜虫都被晒干,后来县委领导批准了五吨化肥以支持在孙家口种高粱用来拍摄电影外景。可想而知由“喜食高粱,大量种植”高粱的高密到需要提前与农户签订合同以备外景筹划的尴尬,说明到 80 年代后期农村的高粱种植面积已经在退减,小说中 1939 年古历八月初九中高粱的无边无际已不复存在,而这种状况绝非只发生在山东高密一处,中国北方各地区同样上演着高粱种植逐渐失宠于农户的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酒课收入及其在政府财政中的地位[J]. 杨印民.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3(03)
[2]流动的家乡风味——饮食的记忆和想象[J]. 王素珍. 民俗研究. 2013(04)
[3]中国饮食文化遗产中“品尝”的人类学解释[J].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2)
[4]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J]. 徐新建,王明珂,王秋桂,徐杰舜,彭兆荣,邓启耀.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5]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J]. 陈运飘,孙箫韵.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3)
[6]浅析中国高粱的起源[J]. 官华忠,祁建民,周元昌,蒋云林. 种子. 2005(04)
[7]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J]. 郭于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8]港式饮茶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J]. 谭少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港式茶餐厅——从全球化的香港饮食文化谈起[J]. 吴燕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10]客家菜馆与社会变迁[J]. 张展鸿.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硕士论文
[1]山西醋文化的初探[D]. 宋小乐.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43654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徐县政区图
中对高粱的描绘,莫言的家乡在山东高密东北乡,在张艺谋拍摄的《红高粱》中莫言作为编剧之一,他回忆说当时张艺谋想要将外景的高粱拍摄选在高密,他不同意,因为在他小说中描写的高密与现在的高密不一样,他小说中的高粱场景只是他爷爷那个年代的记忆,在小说中他提到: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影子。①1987 年为了拍摄顺利进行,剧组开春就委派一位副导演与当地农民签署种高粱的合同,莫言七月多份赶回高密一看高粱都快旱死,参差不齐地长着,高的一米不到,稀稀拉拉在田里,叶子打卷,茎上蚜虫都被晒干,后来县委领导批准了五吨化肥以支持在孙家口种高粱用来拍摄电影外景。可想而知由“喜食高粱,大量种植”高粱的高密到需要提前与农户签订合同以备外景筹划的尴尬,说明到 80 年代后期农村的高粱种植面积已经在退减,小说中 1939 年古历八月初九中高粱的无边无际已不复存在,而这种状况绝非只发生在山东高密一处,中国北方各地区同样上演着高粱种植逐渐失宠于农户的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酒课收入及其在政府财政中的地位[J]. 杨印民.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3(03)
[2]流动的家乡风味——饮食的记忆和想象[J]. 王素珍. 民俗研究. 2013(04)
[3]中国饮食文化遗产中“品尝”的人类学解释[J].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2)
[4]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J]. 徐新建,王明珂,王秋桂,徐杰舜,彭兆荣,邓启耀.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5]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J]. 陈运飘,孙箫韵.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3)
[6]浅析中国高粱的起源[J]. 官华忠,祁建民,周元昌,蒋云林. 种子. 2005(04)
[7]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J]. 郭于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8]港式饮茶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J]. 谭少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港式茶餐厅——从全球化的香港饮食文化谈起[J]. 吴燕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10]客家菜馆与社会变迁[J]. 张展鸿.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硕士论文
[1]山西醋文化的初探[D]. 宋小乐.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43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4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