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近代因利局研究(1876-1937)

发布时间:2021-03-21 13:05
  因利局,俗称借钱局,是以借贷现金的方式救助贫民的慈善组织。因利局在推广过程中,又缘于其救助功能及运作方式而出现了便民局、利民局、借本公所等名目。名称尽管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整借零还的借贷方式来救助需要帮助的人。近代中国自然灾害迭发,再加上连绵不断的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和灾难。随着西方慈善思想的传播,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传统慈善救济的不足,开始探索新的救助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因利局逐渐兴起。因利局救助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前期提供需要缴还的本金,使贫苦小民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困顿,最终实现不依赖于救济,而能够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因利局最先出现于光绪二年(1876年)的江苏扬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章程一经刊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极大的反响,各地纷纷效仿之。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因利局就经历了从创办到小热潮、低谷、高潮,最后被融入到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因利局自扬州开办以后,各地群起效仿,很快出现一个兴办高潮。光绪十五年(1890年),安徽巡抚将因利局的运作方法奏报朝廷,希望由官方接手主持。不料清政府以“以各节殊属琐屑”怕扰民为由,拒绝了由官府承...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时间界定与基本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因利局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自然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人口问题
        二、流民问题
        三、高利贷盘剥
        四、“教养兼施”理念的发展
第二章 因利局的发展历程及组织运行
    第一节 因利局的发展历程
        一、因利局的初创与推广
        二、因利局的曲折发展
        三、因利局的后期发展
    第二节 因利局的内部运行:以扬州借钱局为中心
        一、借贷对象和借贷条件
        二、组织架构
        三、扬州借钱局的作用
第三章 因利局的救济活动
    第一节 常态贫民救济
        一、对失业烟伙的救济
        二、对做生意无资本之人的救济
    第二节 临时灾民、难民救济
        一、灾民救济
        二、难民救护
第四章 对因利局的历史审视
    第一节 因利局的特点
        一、运营成本低、见效快
        二、灵活性强
        三、社会影响大
    第二节 因利局的积极作用
        一、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社会风气
        二、推动了资金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三节 因利局的问题与局限性
        一、因利局经营存在的问题
        二、因利局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以为善:清代惜字会功能新探[J]. 黄鸿山.  史学月刊. 2019(05)
[2]醴陵兵灾与湘雅赈灾[J]. 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6)
[3]试论1840~1937年运河与扬镇地区经济之关系[J]. 叶美兰,李沛霖.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4]晚清江南慈善家群体研究——以余治为中心[J]. 黄鸿山,王卫平.  学习与探索. 2011(06)
[5]晚清救助贫民慈善思想刍议[J]. 刘惠敏.  北方论丛. 2011(04)
[6]民初旗民生存状况述论[J]. 戴迎华.  长白学刊. 2009(06)
[7]清代江西清节堂初探——兼与梁其姿先生商榷[J]. 温乐平,涂蕴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晚清借钱局的出现与演变[J]. 王卫平,黄鸿山.  历史研究. 2009(03)
[9]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J]. 张培震.  地震地质. 2008(03)
[10]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以苏州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中心[J]. 王卫平,黄鸿山.  社会学研究. 2007(04)

博士论文
[1]清代民国河北地区慈善组织的历史演变与空间运作(1644-1937)[D]. 郝红暖.暨南大学 2010
[2]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 仲兆宏.苏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近代报刊媒体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D]. 周彤.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申报》对晚清红十字会的舆论功效研究[D]. 邓文池.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从《申报》(1872-1911)的慈善文论看晚清慈善思想的变迁[D]. 王玲.河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2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92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