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发展优势和幸福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4:30
近几年来"空巢青年"这一网络词汇引起媒体及社会的关注。"空巢青年"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虚拟化、生存压力大、心理焦虑感增强,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空巢青年"现象带来的个人、家庭、社会影响逐步显现。"空巢青年"群体的产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关注"空巢青年"群体的生存及发展状况,需要做到与"空巢青年"共境;进入网络,与"空巢青年"沟通;研究理论,与"空巢青年"对话;转变观念,与"空巢青年"同行。
【文章来源】:科技视界.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内涵研究
1.1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1.2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含义
1.3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特点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现状研究
3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影响研究
3.1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个人影响
3.2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家庭影响
3.3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社会影响
4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产生的原因
4.1 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情境依赖
4.2 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建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动态虚拟社区
4.3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流变,提供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自组话语圈
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发展优势和幸福生活的对策和支持
5.1 跨越网络,与“空巢青年”共境,提升主观幸福感
5.2 进入网络,与“空巢青年”沟通,提升心理幸福感
5.3 研究理论,与“空巢青年”对话,提升情绪幸福感
5.4 转变观念,与“空巢青年”同行,提升社会幸福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空巢青年现象及引导方法[J]. 谢立帆. 法制与社会. 2018(13)
[2]“空巢青年”社会心理问题与应对[J]. 豆小红.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2)
[3]空巢又空心?——“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分析与对策[J]. 聂伟,风笑天.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8)
[4]“空巢青年”现象:表现、成因与认知态度[J]. 于安龙. 前沿. 2017(07)
[5]“空巢青年”:游走在“生存”与“梦想”间的群体[J]. 李春玲,马峰. 人民论坛. 2017(04)
本文编号:3106902
【文章来源】:科技视界. 202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内涵研究
1.1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1.2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含义
1.3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特点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现状研究
3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影响研究
3.1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个人影响
3.2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家庭影响
3.3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的社会影响
4 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产生的原因
4.1 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情境依赖
4.2 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建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动态虚拟社区
4.3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流变,提供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自组话语圈
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空巢青年”发展优势和幸福生活的对策和支持
5.1 跨越网络,与“空巢青年”共境,提升主观幸福感
5.2 进入网络,与“空巢青年”沟通,提升心理幸福感
5.3 研究理论,与“空巢青年”对话,提升情绪幸福感
5.4 转变观念,与“空巢青年”同行,提升社会幸福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空巢青年现象及引导方法[J]. 谢立帆. 法制与社会. 2018(13)
[2]“空巢青年”社会心理问题与应对[J]. 豆小红.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2)
[3]空巢又空心?——“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分析与对策[J]. 聂伟,风笑天.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8)
[4]“空巢青年”现象:表现、成因与认知态度[J]. 于安龙. 前沿. 2017(07)
[5]“空巢青年”:游走在“生存”与“梦想”间的群体[J]. 李春玲,马峰. 人民论坛. 2017(04)
本文编号:3106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0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