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结构视角下塑造关系的双重因素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0:04
  关系是探究中国社会的窍门,它嵌入于历史变迁中,因此把关系研究的眼光转向历史至关重要。本文尝试从社会史视角发现关系在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变与不变。依靠义务性赋予关系的力量,儒家传统得以回答秩序命题。伦理型文化使义务性成为塑造关系的主要力量,而家外互动和利益活动造成的结构性失序让关系人情化发展起来。自我不仅具有价值自觉能力,而且具有利益自觉能力,自我寻求有利手段广泛参与利益获取与竞争活动。自我主义以有力量的关系为工具设计行动策略,却以利益获取与竞争而非秩序维持为目的。自我主义让灵活的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关系网络成为必修课,进而突破封闭的亲缘和地缘类型,便于在流动性较高的家庭外部处理利益问题。自我主义与义务性的相互作用让关系的工具化使用大行其道。关系行动有两个类型,义务性是“行动因关系而发生”这类行动得以存续的基础,自我主义是“通过关系而行动”这类行动能够增殖的动力源泉。义务性和自我主义是塑造关系的结构性因素,这种双重性的视角更能理解关系具有的不同样态,也是解释围绕着关系的争论的有效框架。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作为关系性质的义务性
        1.2.2 社会秩序与关系中的义务性
        1.2.3 自我主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塑造关系的因素一:义务性
    2.1 关系
    2.2 关系伦理化
        2.2.1 伦理型文化
        2.2.2 伦理关系
    2.3 结构性失序
    2.4 关系人情化
        2.4.1 仪式性人情
        2.4.2 可选择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塑造关系的因素二:自我主义
    3.1 儒家的秩序命题及其缺陷
        3.1.1 阶层性
    3.2 自我主义
        3.2.1 自我建立关系的自由空间
        3.2.2 自我主义悖论
    3.3 关系的工具化使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系行动
    4.1 两个理想型
    4.2 历史变迁
    4.3 一个案例:医患纠纷
        4.3.1 非对称关系
        4.3.2 信任
        4.3.3 行为监控力量
        4.3.4 实证证据的支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J]. 谢宇.  社会学研究. 2018(02)
[2]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J]. 周飞舟.  社会学研究. 2018(01)
[3]社会学本土化议题:争辩、症结与出路[J]. 王宁.  社会学研究. 2017(05)
[4]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中国北方农村的代际亲密关系与下行式家庭主义[J]. 阎云翔,杨雯琦.  探索与争鸣. 2017(07)
[5]自我主义与个体主义:中西信仰私人化的差异[J]. 李峰.  探索与争鸣. 2017(06)
[6]自我主义与社会秩序——关于“差序格局”的再思考[J]. 王建民.  社会学评论. 2016(06)
[7]战略实践观与关系化组织——以中国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质性研究[J]. 潘安成,姜葵助,肖宇佳.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3)
[8]乡土社会与市场经济的互嵌——福建省莆田市东庄镇同乡同业现象的调查[J]. 林颖楠.  社会治理. 2016(01)
[9]医疗冲突与暴力的缘起、发展与消弭——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利(力)运作形式三[J]. 刘瑞明,肖俊辉,陈琴,王双苗,陈利权,黄俊辉,王娜.  中国医院管理. 2015(10)
[10]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J]. 周飞舟.  社会. 2015(01)

博士论文
[1]族类离散:先秦人口支配体制变迁研究[D]. 王少林.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过日子”:农民的生活哲学[D]. 陈辉.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 宋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关系研究[D]. 屈英和.吉林大学 2010
[5]唐代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变化[D]. 周尚兵.首都师范大学 2005
[6]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 赖志凌.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齐国“编户齐民”和基层社会组织研究[D]. 张宝允.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9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09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