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道德情感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4:22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道德情感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是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并且到城镇生活的过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在户籍、社保、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平等的差别,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同时农民工也因此遭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政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到城镇当中,国家特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决策,给予农民工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但光凭借户籍、社保等身份上的改变是不可能使农民工真正市民化,他们更需要的是获取社会从道德情感层面上的认同。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面对新的生活基础、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必然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总是会显现出与城市居民有些格格不入。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生,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人们习惯把道德的围墙设立在自己和亲朋好友之间,将利他主义抛之甚远。另外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利益驱动性对行为的影响,导致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情感缺失的现象,从而引发公共道德危机。这些问题在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更何况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加入,将会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城市原有居民由于观念定势对外来流动人口存在着强烈的反感,不免对农民工存在歧视和排斥;另光和冷漠的对待,因此,内心难免存在着负面的情绪。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因此也就分离成两大对立的群体,他们在道德情感上形成不了共识,这不仅对于社会公德建设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来说也是也会障碍重重,同时,,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本文旨在从道德情感入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农民工问题,面对新的政策背景,农民工人群在城市中的生存将做出怎样的路径选择,以及农民工如何获取道德情感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将怎样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情感水平,从而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市民化,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焦点,这对于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培育 公德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C91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6
  • 1.研究背景10
  • 2.研究目的10-11
  • 3.研究意义11-12
  • 4.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5.理论创新点15-16
  • 第一章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关键16-24
  • 1.1 新型城镇化16-18
  • 1.1.1 新型城镇化内涵16
  • 1.1.2 新型城镇化的“新”16-18
  • 1.1.3 新型城镇化的“难”18
  • 1.2 农民工问题18-21
  • 1.2.1 农民工的界定18-19
  • 1.2.2 目前我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19-21
  • 1.3 人口市民化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21-24
  • 1.3.1 人口市民化内涵21
  • 1.3.2 人口市民化最主要的是农民工市民化21-24
  • 第二章 道德情感认同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效动力24-36
  • 2.1 道德情感24-28
  • 2.1.1 道德情感的内涵24
  • 2.1.2 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本质24-27
  • 2.1.3 道德情感的功能27-28
  • 2.2 道德情感与农民工市民化28-32
  • 2.2.1 道德情感认同是对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重大28-30
  • 2.2.2 农民工获取社会道德情感认同的路径选择30-32
  • 2.3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公共道德情感认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的保障32-36
  • 2.3.1 利于人的生存32-33
  • 2.3.2 利于社会发展33-34
  • 2.3.3 利于环境保护34-35
  • 2.3.4 利于城镇化建设35-36
  •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36-47
  • 3.1 传统历史原因36-41
  • 3.1.1 缘于儒家经典“仁”文化的关系意义的道德观36-38
  • 3.1.2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利己排他的道德观38-40
  • 3.1.3 受市场经济冲击的自私自利的道德观40-41
  • 3.2 现实基础原因41-47
  • 3.2.1 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严重41-42
  • 3.2.2 城市原居民排外情绪影响42-43
  • 3.2.3 人口流动性大43
  • 3.2.4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43-44
  • 3.2.5 城市生活环境难适应44-47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道德情感建设47-57
  • 4.1 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是道德情感建设的物质基础47-51
  • 4.1.1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新常态形势下的“三农”问题47-48
  • 4.1.2 解决城镇户籍,落实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48-49
  • 4.1.3 调控不同阶层利益,控制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问题49-50
  • 4.1.4 帮助农民工就业,扶持农民工在城市创业的问题50-51
  • 4.2 良好的社会管理是道德情感建设的必要条件51-57
  • 4.2.1 强化各级政府职能,对流动人口形成合理管理机制51-52
  • 4.2.2 建议农民工自治,加强农民工与城市人民融合机制建设52-54
  • 4.2.3 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法律机制54
  • 4.2.4 促进道德情感培育,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54-57
  • 第五章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颂;黄琳;;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功能的思考[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莎;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刘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防范[J];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4 傅永吉;;“仁”与主体际性——社会公共道德重建的心性基础[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邓旭阳;;试论先秦儒家仁爱道德情感培养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李林捷;;加快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3期

7 王继欣;苗雨君;;和谐发展视域下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11期

8 李辉;杨秀香;;公民道德建设的情感路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邹农俭;;农民工如何市民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0 王吉鹏;;透视诚信缺失背后的小农经济文化[J];中国机电工业;2011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道德情感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2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