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NGO和社区主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府、NGO和社区主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立足NGO视角,研究NGO参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过程,重点关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背景下政府与NGO、政府与社区主体、NGO与社区主体三对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NGO和社区主体间的三角关系。无论是以社会救济、扶持,还是民族社区生计改善,NGO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帮助民族社区主体通过前期引导,后期自主自立的承担其社区建设这一份艰巨而持久的工作,进行社区自我管理与规划,从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成员参与程度会影响社区营造的进程,乃至社区主体文化自觉的培养。同时,政府需要在互动中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策略,对草根NGO进行培育和扶持,拓宽草根NGO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只有充分发掘政府、NGO、社区主体三者各自的角色优势并整合,才能让这些社区组织不是扮演被动的悲剧角色(社区组织常见的结局是因应外界的需求,为了某一项目仓促成立而后有始无终、自生自灭。),而是让这些社区组织对当地经济的改善和文化保育起到可持续的支撑作用,使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有效落实,民族社区经济得到和谐发展。通过对政府、NGO、社区主体间关系的具体分析可以知道,不论是作为地方政府、NGO,亦或是民族社区主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铁三角”良性关系。民族文化的保育离不开政府的直接支持,也离不开NGO的间接努力。当然,必须承认的是社区主体才是民族文化保育的最终落实者和执行者。总体而言,三者在民族文化保育中各司其职,均有贡献,形成不可或缺的铁三角关系。
【关键词】:文化保护与传承 政府 NGO 社区主体 互动关系 三角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2;D630;D66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导论8-20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4
- 1.2.1 社区研究概述10-11
- 1.2.2 本论文研究概述11-14
-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14-15
- 1.3.1 基本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相关概念界定15-20
- 1.4.1 NGO15-16
- 1.4.2 社区16-17
- 1.4.3 文化保育17-19
- 1.4.4 社区组织19-20
- 2 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本土经验”20-33
- 2.1 NGO在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实践20-21
- 2.1.1 本土营造社20
- 2.1.2 本土营造社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贡献20-21
- 2.2 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土努力”21-32
- 2.2.1 本土营造社与民族社区主体21-31
- 2.2.2 本土营造社与民族社区的文化保育31-32
- 2.3“本土经验”32-33
- 2.3.1 民族文化保育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2-33
- 2.3.2 民族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保育的良性互动33
- 3“参与式”模式下本土营造社与民族社区主体的互动关系33-55
- 3.1 本土营造社面临的困境34-39
- 3.1.1 政府管控过严34
- 3.1.2 缺乏民族社区主体的信任34-38
- 3.1.3 相关监督机制缺失38-39
- 3.2 本土营造社与民族社区主体的互动关系39-47
- 3.2.1 NGO如何嵌入民族社区39-40
- 3.2.2 NGO与社区主体互动关系分析40-47
- 3.3 民族社区主体的文化困惑47-53
- 3.3.1 民族社区主体文化自觉意识参差不齐47-50
- 3.3.2 民族社区主体对自身文化保护的参与意识淡漠50-53
- 3.4 本土营造社自身运作存在的问题53-55
- 3.4.1 自身公信力不足,,其效能易被忽视53
- 3.4.2 无固定资金来源,经济独立性差53
- 3.4.3 保护团队流动性大53-55
- 4 政府、NGO、社区主体间关系分析55-58
- 4.1 NGO与政府互动55-56
- 4.2 社区(主体)与政府互动56
- 4.3 社区(主体)与NGO互动56-58
- 5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调查提纲64-69
- 田野日志6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80-81
- 致谢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郭家骥;;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J];今日民族;2008年07期
3 董学荣;罗维萍;;民族文化保护的悖论与超越——以基诺族文化保护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4 杨福泉;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J];思想战线;1998年05期
5 钟凯琼,杨剑黎;西部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引发的思考[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杨福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J];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 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快速发展[J];世纪行;2009年11期
8 李扬;;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立法实证研究[J];河北法学;2014年08期
9 宋建峰;;基督教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对云南怒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问题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黄泽;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J];思想战线;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绍明;;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问题[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发苍;;试论三江并流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孟航宇;;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以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为例[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成立[N];恩施日报;2007年
2 记者 彭晓全;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论坛举行[N];恩施日报;2008年
3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陈学礼;民族文化保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杨进朝;龙胜政协建言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N];广西政协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群策群力 把民族文化保护得更好[N];红河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昊;国家应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扶持力度[N];科技日报;2013年
7 屈运玲;龙胜政协专题调研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N];广西政协报;2014年
8 记者 马效军 实习生 王建忠;中加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论坛开幕[N];甘肃日报;2007年
9 岑家勇;发展农村经济推动民族文化保护[N];黔西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永刚 整理;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N];云南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首艳;政府、NGO和社区主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关系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6年
2 马胜强;现代化进程中的喀什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刘娜;非政府组织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杜晓娟;民族文化保护的县级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向晶;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6 王小梅;新农村建设中沈阳市朝鲜族村落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徐飞;多元文化关系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法理思考[D];新疆大学;2008年
8 张丹妮;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向诗亚;民族文化保护视角下的恩施州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
10 王雪峰;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法制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政府、NGO和社区主体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