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学生同辈群体学校人际交往支持网络建构过程的社工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2:04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同辈群体学校人际交往支持网络建构过程的社工介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人际交往能力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人际交往的能力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将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同辈群体对他们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学生能否妥善处理好与同辈群体的人际关系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社会化。当每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必然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会获得来自他人和群体的帮助和支持。社会支持网是社会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可能获得的各种资源或帮助的网络。而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就是扮演资源链接者和支持者等专业角色,以案主的现状和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介入,帮助案主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同时,在学校中,社会工作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团体的职责的表现,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视为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相信服务对象有改变的潜能。本研究以笔者参加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所在的L市W中学初三6班的学生为例,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观点来分析中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状况,并积极开展中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改善中学生的支持系统,带动中学生能力的提升、社会关系的融洽及与社会环境的调适。笔者通过帮助同辈群体人际关系存在困扰的案主充分发挥潜能,更好的利用其周边资源,帮助他建立起学校同辈群体的人际交往支持网络,这对发挥同辈群体的内部驱动力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等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 同辈群体 人际支持网络 社工介入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C91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7-8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一、研究目的8
  • 二、研究的意义8-9
  • 第三节 文献综述9-12
  •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作用的相关研究9-10
  • 二、同辈群体的相关研究10-11
  • 三、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11
  • 四、相关研究小结11-12
  • 第四节 相关理论12-14
  • 一、优势视角理论12-13
  • 二、认知行为理论13
  • 三、社会系统理论13-14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4-17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一、同辈群体14
  • 二、同辈支持14-15
  • 三、人际交往支持网15-16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6-17
  • 一、文献法16-17
  • 二、访谈法17
  • 三、观察法17
  • 第三章 社工对缺乏同辈群体人际交往支持网络的个案介入17-41
  • 第一节 个案的选择17-19
  • 第二节 个案基本资料19
  • 第三节 社工的介入过程19-41
  • 一、接案20-21
  • 二、预估21-27
  • 三、服务计划27-29
  • 四、实施29-39
  • 五、评估39-41
  •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41-46
  • 第一节 专业理论运用情况的总结与反思41-42
  • 第二节 实务经验的总结与反思42-43
  • 第三节 研究的优势43-44
  •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4-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4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强;;社会工作者如何坚守为案主保密——借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8期

2 汪莉;;从社会工作角度改善亲子关系[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3 杨小云;;系统视角:社区工作中案主资源整合的路径分析[J];学理论;2012年27期

4 吴耀健;;运用冰山理论挖掘案主需求[J];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10期

5 王冠;;社会工作者如何真正地帮助案主?[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7期

6 袁正华;;瘾君子的蜕变[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7期

7 周炜;;独臂浪子找回完整人生[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年10期

8 朱s,

本文编号:312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2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