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意”建构的三元行动理论:重探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发布时间:2021-04-08 13:43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出"合意"在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上的双元角色以及通过"合意"所建构的"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三元行动类型。综观之,《范畴》的理论意涵值得我们反思"从行动到秩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文章来源】:社会. 2020,4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部分图文】:
图1:林端(1998:表一、表二)关于《范畴》与《基本概念》的对照
图2:葛侯珊(Grossein,1996,转引自SwedbergandAgevall,2016:315)
何以之为基础改进既有的行动理论。因此,哈贝马斯重返《范畴》对于“共同体行动(Gemeinschaftshandeln)╱社会体行动(Gesellschaftshandeln)”的讨论(参见图3),并认为如此讨论规范共识有助于建构新的行动理论,亦即“工具行动”、“策略行动”、“沟通行动”(特别是导向于理解,而非如前两种行动是导向于成功)的分类。正是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们一方面肯定哈贝马斯眼光独到,指出了重探《范畴》一文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他基于“建构出沟通行动”的理论旨趣而简化了《范畴》中“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的些微差异,特别是有关“合意”的讨论。“合意行动”在“共同体行动╱社会体行动”之中的关键位置没有获得重视,而“合意”更是被哈贝马斯诠释为具有“共识”与“约束”作用的概念。图3:哈贝马斯(Habermas,1984:283、285)对《范畴》之行动类型的借用14.林端(1998)对于哈贝马斯的批评在于:哈贝马斯误将“沟通行动”、“共同性行动”、“结合性行动”(此为林端的翻译,本文采用郑作彧的翻译“社会体行动”)都当成是“合意且理解导向的行动”的范畴,反过来把“风俗”与“策略行动”当成“利益且成功导向的行动”;此外,这样仍回到了“利益╱规范”的二分,跟韦伯在《范畴》一文中的原意明显不同。但本文认为,哈贝马斯的误解主要仍在于忽略“合意”与“合意行动”在《范畴》一文中的关键地位,只注意到“共同体行动╱社会体行动”的对比。从以上的简单说明可见,不论是立场消极的施路赫特或是立场积极的哈贝马斯,都指出了重探《范畴》的必要性,只不过两者皆未正视“合意”与合意行动的讨论,因而容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与指向价值的行动:韦伯《科学作为天职》一百年[J]. 田耕. 社会. 2018(02)
[2]价值的科学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再探[J]. 王楠. 社会. 2014(06)
[3]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 李猛. 社会学研究. 2010(05)
本文编号:3125664
【文章来源】:社会. 2020,4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部分图文】:
图1:林端(1998:表一、表二)关于《范畴》与《基本概念》的对照
图2:葛侯珊(Grossein,1996,转引自SwedbergandAgevall,2016:315)
何以之为基础改进既有的行动理论。因此,哈贝马斯重返《范畴》对于“共同体行动(Gemeinschaftshandeln)╱社会体行动(Gesellschaftshandeln)”的讨论(参见图3),并认为如此讨论规范共识有助于建构新的行动理论,亦即“工具行动”、“策略行动”、“沟通行动”(特别是导向于理解,而非如前两种行动是导向于成功)的分类。正是在这个关键点上,我们一方面肯定哈贝马斯眼光独到,指出了重探《范畴》一文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他基于“建构出沟通行动”的理论旨趣而简化了《范畴》中“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的些微差异,特别是有关“合意”的讨论。“合意行动”在“共同体行动╱社会体行动”之中的关键位置没有获得重视,而“合意”更是被哈贝马斯诠释为具有“共识”与“约束”作用的概念。图3:哈贝马斯(Habermas,1984:283、285)对《范畴》之行动类型的借用14.林端(1998)对于哈贝马斯的批评在于:哈贝马斯误将“沟通行动”、“共同性行动”、“结合性行动”(此为林端的翻译,本文采用郑作彧的翻译“社会体行动”)都当成是“合意且理解导向的行动”的范畴,反过来把“风俗”与“策略行动”当成“利益且成功导向的行动”;此外,这样仍回到了“利益╱规范”的二分,跟韦伯在《范畴》一文中的原意明显不同。但本文认为,哈贝马斯的误解主要仍在于忽略“合意”与“合意行动”在《范畴》一文中的关键地位,只注意到“共同体行动╱社会体行动”的对比。从以上的简单说明可见,不论是立场消极的施路赫特或是立场积极的哈贝马斯,都指出了重探《范畴》的必要性,只不过两者皆未正视“合意”与合意行动的讨论,因而容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与指向价值的行动:韦伯《科学作为天职》一百年[J]. 田耕. 社会. 2018(02)
[2]价值的科学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再探[J]. 王楠. 社会. 2014(06)
[3]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 李猛. 社会学研究. 2010(05)
本文编号:3125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2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