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6:1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借鉴空想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中有关妇女解放以及男女平等的观点创立的理论成果,之后由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结果,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所以妇女解放也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现象,会随着社会对妇女地位、妇女价值的认同,以及妇女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途径来实现妇女解放的目标与追求,即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世界妇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从五四运动时期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这块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这是其逐渐民族化、本土化和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中国建立后(1949-1976)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今)。在这期间,妇女解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打破了桎梏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思想,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妇女积极参与到民族解放、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在政治、教育、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权利与地位显著提高,逐渐与男子平等。但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内在局限性。在前两个阶段,妇女的解放完全受国家的推动,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目的,裹挟在民族解放、阶级解放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注重“去性化”“男性化”“妇女与男性同等看待”的解放,忽视了男女两性的差异。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是妇女解放的自我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个人取代单位人,国家干预越来越少,减少了对妇女解放的推动因素,更加突出妇女自我意识的成长和妇女的自我解放。但是,妇女是弱小的,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妇女被商品侵蚀、技术修改和资本物化。面对此种冲突,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中国化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实现妇女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这是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本文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分析并借鉴以往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妇女解放面临的现实之困,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妇女解放问题的纡困之道,不断推进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希望对于解决新时期的妇女解放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妇女解放理论 中国化 现实之困 纡困之道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C913.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8-20
  • 1.3.1 研究方法18-19
  • 1.3.2 研究思路19-20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20-23
  • 1.4.1 主要研究内容20
  • 1.4.2 主要创新点20-23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概述23-35
  • 2.1 妇女解放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23-27
  • 2.1.1 妇女解放的内涵23-25
  • 2.1.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内涵25-27
  • 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主要内容27-35
  • 2.2.1 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实质27-30
  • 2.2.2 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30-32
  • 2.2.3 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32-33
  • 2.2.4 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33-35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过程35-63
  • 3.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传入中国前的社会背景35-37
  • 3.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发展37-51
  •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发展(1919-1949)37-41
  • 3.2.2 新中国建立后的继承与深化(1949-1976)41-44
  • 3.2.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拓与创新(1976-今)44-51
  • 3.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实践51-63
  • 3.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运用(1919-1949)51-54
  • 3.3.2 新中国建立后的运用(1949-1976)54-57
  • 3.3.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运用(1976-今)57-63
  • 第四章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现实之困和纡困之道63-77
  • 4.1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现实之困63-69
  • 4.1.1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存在的问题63-67
  • 4.1.2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制约因素67-69
  • 4.2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纡困之道69-77
  • 4.2.1 当代中国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70-72
  • 4.2.2 当代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实现妇女解放72-77
  • 第五章 结束语77-79
  • 参考文献79-85
  • 致谢85-8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梅花;妇女解放:途径·障碍·对策[J];胜利论坛;2000年06期

2 张爱青;《新青年》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解放基本理论观点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5期

4 刘书林,蔡文鹏,张富良;略论李大钊与妇女解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富良;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陈文联;晚清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张富良;李大钊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张明芸,王晶;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思考[J];中国妇运;2004年03期

9 刘霞;瞿秋白对妇女解放的探索[J];党史文苑;2004年06期

10 赵晶;对妇女解放的理性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珊珍;;建国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玲玲;;男权文化·市场经济·妇女解放——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反思[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巢小丽;;传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玲琪;;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中妇女参与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林星;;福州女性与近代社会变迁[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琳;新时期的思考:妇女解放、妇女运动、妇女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的当下思索[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 马焱 执笔;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马焱;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记者 郭铭华;“妇女解放百年足迹”作品评选揭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王绯;近代妇女解放先觉们的“大心肠”[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凝聚力量,共推妇女解放与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3年

8 陆鸣;妇女解放历史探析[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吴炫;妇女解放、人的解放与表面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黄晴;妇女解放百年回思[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罗月婵;从人口生产视角看妇女解放之路[D];中南大学;2013年

4 陈静;当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那瑛;“离家”与“回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亚楠;解放区土改运动中的妇女解放与婚姻家庭地位变迁(1946—1949年)[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张骅;古庙里的大会从—从一张照片看一个华北村庄的妇女解放[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简玉祥;1912-1937年北京地区童养媳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陆珠希;陈望道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吴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6 刘小乐;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立娟;阐释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D];浙江大学;2008年

9 鞠红艳;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孟宪莹;《大公报·妇女与家庭》的妇女解放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