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姓一祠”到“六姓共祠”:小白井村公共空间变迁的社会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1-04-20 19:45
几乎是在获得玉溪市红塔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荣誉的同时,小白井村重修了祠堂,把全村不同姓氏村民的祖宗灵牌供奉在一个空间内,使"一姓一祠"的宗祠变为"六姓共祠"的村祠。这是村民们重建村落的集体实践的符号表征。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创造性地转化及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对村寨社会的重新整合,是小白井村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乡村发展的国家主导与村民的创造性参与,是乡村建设能够较好发展的基本动力。
【文章来源】:思想战线. 2020,4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祠堂的变迁
二、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
三、血缘-地缘结合的村落共同体
四、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及其问题研究[J]. 倪沁. 市场周刊. 2019(02)
[2]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 张园林,刘玉亭,权东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4)
[3]集体化以来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及其生成逻辑——川南林村的表述[J]. 魏久朋,白杰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8(03)
[4]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再反思[J]. 何海涛,梁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5]失落与再造:后乡土社会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J]. 张诚,刘祖云. 学习与实践. 2018(04)
[6]乡村社区公共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变革[J]. 李增元,周平平. 学习与实践. 2016(12)
[7]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 王勇,李广斌.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7)
[8]玉溪红塔区地名尾字“井”的历史文化溯源[J]. 丁雄,谢筱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9]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张良. 学习与实践. 2013(10)
[10]乡村社会的秩序建构与国家整合——以公共空间为视角[J]. 王玲. 理论与改革. 2010(05)
本文编号:3150288
【文章来源】:思想战线. 2020,4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祠堂的变迁
二、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
三、血缘-地缘结合的村落共同体
四、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及其问题研究[J]. 倪沁. 市场周刊. 2019(02)
[2]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 张园林,刘玉亭,权东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4)
[3]集体化以来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及其生成逻辑——川南林村的表述[J]. 魏久朋,白杰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8(03)
[4]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再反思[J]. 何海涛,梁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5]失落与再造:后乡土社会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J]. 张诚,刘祖云. 学习与实践. 2018(04)
[6]乡村社区公共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变革[J]. 李增元,周平平. 学习与实践. 2016(12)
[7]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 王勇,李广斌.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7)
[8]玉溪红塔区地名尾字“井”的历史文化溯源[J]. 丁雄,谢筱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9]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张良. 学习与实践. 2013(10)
[10]乡村社会的秩序建构与国家整合——以公共空间为视角[J]. 王玲. 理论与改革. 2010(05)
本文编号:3150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5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