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寺北柴村宗族与基层社会生活初探
本文关键词:1930年代寺北柴村宗族与基层社会生活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宗族在农村通常以非团体形式存在,其影响很大。在寺北柴村,宗族整体意识较强,对村民生活影响深远。寺北柴村地理位置重要,靠近平汉铁路;耕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农民自打井较多,耕作条件突出;也因此受到了各方的重视。1930年代,寺北柴村土地流失严重,农民的身份发生改变,经济也日益贫困。寺北柴村有多个宗族,其中以郝氏人口最多宗族规模最大。依据宗族的规模大小其下多有分支,就整体而言寺北柴村属于多宗族、多分支的村落。宗族对寺北柴村基层政治影响甚微,这主要是受到了寺北柴贫困的经济以及和睦的宗族关系的影响。与之相反宗族对寺北柴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持续加深,祭祀和寒食会是宗族凝聚力的源泉,通过祭祀和寒食会,增强了村民对宗族的归属感,同时维系和推动了宗族的发展。宗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方面。贫困的经济、和睦的宗族关系促使村民在耕作中寻求帮助,搭伙计、工换工随之出现。如有婚、丧、嫁、娶等事时,宗族的作用无可替代。此外在分家、调解矛盾、土地买卖上宗族亦能发挥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局变迁中,寺北柴村宗族对基层政治的影响力随之而逐步减弱,但是对村民的社会生活则持续加深。可见,在这一时期宗族在寺北柴村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寺北柴村 宗族 贫穷 和睦关系 社会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8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栾城县寺北柴村概况14-23
- (一)栾城县寺北柴村14-15
- (二)国家干预下的基层政治15-18
- (三)贫困的寺北柴村经济18-23
- 二、寺北柴村的宗族特征23-26
- (一)寺北柴村的多宗族、多分支23-25
- (二)血缘与地缘相结合25-26
- 三、和睦的宗族关系与非宗族政治26-35
- (一)寺北柴村和睦的宗族关系26-29
- (二)寺北柴村村长职务与张乐卿的连任29-35
- 四、宗族为依托的社会生活35-47
- (一)寺北柴村宗族凝聚力来源:祭祀与寒食会35-39
- (二)寺北柴村民间共同协作的生产劳动39-42
- (三)以宗族为基础的生活42-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晨;;论民国时期华北农村迷信风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杨学新;庞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农村社会状况调查述评[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3 徐勇,徐增阳;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朱洪启;;近代华北农村农具、役畜的使用习俗探讨[J];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5 朱娅;;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与变迁[J];农业考古;2011年06期
6 陈昕;黄平;;华北农村地区消费情况调查[J];上海文学;2000年09期
7 邓河;浅论近代农村的族田经济[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8 黄家友;近代华北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J];学术月刊;2005年12期
10 张丽;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J];中国农史;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士杰;近代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18-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瑜;我国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叶公平;卜凯中国农村调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马晓雯;民国时期宗族传统与乡村自治的冲突与妥协[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1930年代寺北柴村宗族与基层社会生活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