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一个西南民族村落社会关系网络的“空心化”过程及变迁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3 19:01
  当前,"空心化"现象在广大乡村普遍存在,限制了乡村进一步发展。为科学制定乡村规划,本文将以西南民族村落为例进一步探究乡村的"空心化"规律。选取康定市麦崩乡为舍村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的社会性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乡村村民"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线"联结的语义模型,借助UCINET平台构建1997年、2007年和2017年3个时间节点对应的的社会网络模型。从整体、局部及个体三个层次,利用"网络集聚度""Lambda集合""派系""2-宗派""中心点"以及"切点"等指标对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存在网络整体衰弱、网络组团减少以及网络关键节点缺失等"空心化"现象。以此为基础,结合坐标定位,进一步剖析社会空间结构的变迁规律,总结出为舍村在"空心化"过程中出现分离化、个体化及两极化等特征;最后,结合要素"人",发现关键人物流出、流出的连锁反应及差异反应三种机制会对为舍村的空心化变迁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城乡规划. 2020,(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样本确定
    2.3 社会网络模型构建
        2.3.1 技术路线
        2.3.2 模型构建
    2.4 指标分析体系
        2.4.1“集聚度”
        2.4.2“Lambda集合”
        2.4.3“派系”
        2.4.4“2-宗派”
        2.4.5“中心点”
        2.4.6“切点”
3 社会关系网络拓扑结构的空心化表征
    3.1 网络整体衰弱
        3.1.1“集聚度”降低
        3.1.2“Lambda集合”简化
    3.2 网络组团减少
        3.2.1“派系”减少
        3.2.2“2-宗派”减少
    3.3 网络关键节点缺失
        3.3.1“中心点”缺失
        3.3.2“切点”缺失
4 社会空间结构“空心化”变迁及机制
    4.1“空心化”过程
        4.1.1社会空间结构分离化
        4.1.2社会空间结构个体化
        4.1.3社会空间结构两极化
    4.2 空心化变迁机制
        4.2.1 关键人物的流出
        4.2.2 人物流出的连锁反应
        4.2.3 强弱群体的差异反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镇生活垃圾低成本收运系统空间布局方法研究[J]. 黄勇,齐童,石亚灵,万丹,张四朋.  山地学报. 2018(04)
[2]西南地区历史城镇社会网络保护评价探索研究[J]. 黄勇,石亚灵.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3)
[3]西南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研究[J]. 黄勇,石亚灵,万丹,邓良凯.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2)
[4]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 陈天富.  经济地理. 2017(11)
[5]巴渝古镇社会族群构成与物质空间相关性诠释——以重庆安居、丰盛、松溉三镇为例[J]. 黄勇,石亚灵,黄瓴,邓良凯.  建筑学报. 2017(S2)
[6]从“关系”到“社会资本”:论我国乡村规划的理论困境与出路[J]. 乔杰,洪亮平.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4)
[7]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与中国村庄规划范式的探讨[J]. 王旭,黄亚平,陈振光,贺雪峰.  城市规划. 2017(07)
[8]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以重庆偏岩镇为例[J]. 黄勇,石亚灵.  建筑学报. 2017(02)
[9]乡村规划:管理乡村变化的挑战[J]. 房艳刚.  城市规划. 2017(02)
[10]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历程、方法与实践——基于中法经验的比较[J]. 杨辰,周俭.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6)



本文编号:318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8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