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介入到再融合: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行动逻辑——以苗族村落文化传承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9 17:54
随着传统"民族工作""民政工作"日益暴露出僵化、非专业等弊端,社会工作获得了少数民族服务的介入空间,因服务大多属于"强介入",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困境。基于社会表演理论的概念框架,结合苗族村落的文化传承案例,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强介入"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强介入"。研究发现,文化的"管窥"视野以及工作者个人意愿的强加是"强介入"生成的主要原因。主流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双重聚焦可以避免文化敏感的"管窥"视野,避免服务的双重高压状态;多重权力主体的意见聚焦可以摆脱问题导向,避免社会工作者个人意愿的强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去"强介入"化,必须遵循一种再融合的表演逻辑。
【文章来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表演成功:再融合
表演失败:分离
本文以社会表演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具体案例,以此来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强介入”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强介入”。综合来看,只注重民族主体性忽视主流背景的文化“管窥”视角以及社会工作者个人意愿的强加造成了“强介入”的困境,但“强介入”并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唯一选择,由此产生的困境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社会表演理论框架的指引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具体为:深层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双重聚焦可以避免文化敏感的“管窥视野”,避免服务的双重高压状态;多重权力主体的意见聚焦可以摆脱问题导向,避免社会工作者个人意愿的强加;行动者的考量,舞台背景的精心设计可以避免方法惯性和服务瓶颈。同时,我们还需要警惕一个迷惑性因素,即少数民族同胞“作为本地人的关怀情感”,它可以遮盖服务的不足,制造活动圆满的假象。由此,笔者构建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避免“强介入”的服务框架(见图3)。避免“强介入”可从如下方面得到验证:首先,就案例而言,文化的“管窥视野”使得活动和孩子的学业产生了冲突,孩子家长对活动的开展颇有微词。背景层面的双重聚焦不仅得到家长的满意和认可,还对孩子的成长、学业和生活没有负面影响。其次,活动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由多方共同决定,摆脱单一主体决定的“管窥”视野。再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摆脱他们与社会工作者的私人情感。另外,活动的顺利开展、较多的参与人数可以作为考量行动者和舞台背景避免方法惯性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认同视角下同伴教育服务中的身份建构机制——以S市社区戒毒康复实践为例[J]. 邓泉洋.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04)
[2]社会工作如何践行需求为本?——以农村留守者为例[J]. 王英,王小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3]社会表演理论 在仪式和策略之间建立文化语用学模型(上)[J]. 杰弗里·查尔斯·亚历山大,侯园园. 社会. 2015(03)
[4]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基层政社关系研究[J]. 费梅苹. 社会科学. 2014(06)
[5]从边疆社会工作到民族社会工作:一个历史的回顾[J]. 彭秀良,高亮. 社会工作. 2013(06)
[6]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朱健刚,陈安娜.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7]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 王思斌. 民族研究. 2012(04)
[8]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 任国英,焦开山. 民族研究. 2012(04)
[9]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边界跨越”与“文化敏感”[J]. 王旭辉,柴玲,包智明. 民族研究. 2012(04)
[10]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对儿童及青少年人格培养的启示[J]. 王希娟. 新西部(下半月). 2007(12)
硕士论文
[1]回族农村妇女的贫困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王玉红.江西财经大学 2019
[2]甘南藏族自治州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D]. 贡布草.陕西师范大学 2019
[3]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妇女精准扶贫的应用研究[D]. 马丽珠.南京大学 2019
[4]社会性别视角下广西边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D]. 冯江雪.广西师范大学 2017
[5]社会支持模式下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反贫困研究[D]. 朱再仙.中南民族大学 2016
[6]社会工作视野下贵州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反贫困研究[D]. 彭小娟.贵州民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21048
【文章来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表演成功:再融合
表演失败:分离
本文以社会表演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具体案例,以此来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强介入”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强介入”。综合来看,只注重民族主体性忽视主流背景的文化“管窥”视角以及社会工作者个人意愿的强加造成了“强介入”的困境,但“强介入”并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唯一选择,由此产生的困境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社会表演理论框架的指引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具体为:深层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双重聚焦可以避免文化敏感的“管窥视野”,避免服务的双重高压状态;多重权力主体的意见聚焦可以摆脱问题导向,避免社会工作者个人意愿的强加;行动者的考量,舞台背景的精心设计可以避免方法惯性和服务瓶颈。同时,我们还需要警惕一个迷惑性因素,即少数民族同胞“作为本地人的关怀情感”,它可以遮盖服务的不足,制造活动圆满的假象。由此,笔者构建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避免“强介入”的服务框架(见图3)。避免“强介入”可从如下方面得到验证:首先,就案例而言,文化的“管窥视野”使得活动和孩子的学业产生了冲突,孩子家长对活动的开展颇有微词。背景层面的双重聚焦不仅得到家长的满意和认可,还对孩子的成长、学业和生活没有负面影响。其次,活动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由多方共同决定,摆脱单一主体决定的“管窥”视野。再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摆脱他们与社会工作者的私人情感。另外,活动的顺利开展、较多的参与人数可以作为考量行动者和舞台背景避免方法惯性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认同视角下同伴教育服务中的身份建构机制——以S市社区戒毒康复实践为例[J]. 邓泉洋.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04)
[2]社会工作如何践行需求为本?——以农村留守者为例[J]. 王英,王小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3]社会表演理论 在仪式和策略之间建立文化语用学模型(上)[J]. 杰弗里·查尔斯·亚历山大,侯园园. 社会. 2015(03)
[4]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基层政社关系研究[J]. 费梅苹. 社会科学. 2014(06)
[5]从边疆社会工作到民族社会工作:一个历史的回顾[J]. 彭秀良,高亮. 社会工作. 2013(06)
[6]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朱健刚,陈安娜.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7]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 王思斌. 民族研究. 2012(04)
[8]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 任国英,焦开山. 民族研究. 2012(04)
[9]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边界跨越”与“文化敏感”[J]. 王旭辉,柴玲,包智明. 民族研究. 2012(04)
[10]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对儿童及青少年人格培养的启示[J]. 王希娟. 新西部(下半月). 2007(12)
硕士论文
[1]回族农村妇女的贫困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王玉红.江西财经大学 2019
[2]甘南藏族自治州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D]. 贡布草.陕西师范大学 2019
[3]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妇女精准扶贫的应用研究[D]. 马丽珠.南京大学 2019
[4]社会性别视角下广西边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D]. 冯江雪.广西师范大学 2017
[5]社会支持模式下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反贫困研究[D]. 朱再仙.中南民族大学 2016
[6]社会工作视野下贵州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反贫困研究[D]. 彭小娟.贵州民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21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2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