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心灵机器时代的自我认同

发布时间:2021-06-23 20:41
  科技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电脑、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资讯科技日新月异,全面且实质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也改变了人的本质。依据莫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及里德定律,软件、硬件、社群将呈几何级数发展,人们面对如此高速发展,心理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很难跟得上资讯科技带来社会变迁的步调,以至于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面临本质性的改变。科学家科兹威尔预测人工智能发展到2045年将出现奇点,计算机智能将超越人类,人的本质也将有结构性的转变。社会心理学家特克三十多年来研究资讯科技对人的自我认同产生之影响,对人类面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心理适应提出了检讨反省。本文揭举一场人类文明前所未有的革命正在世人眼前发生,有许多已经出现的现象,会与过去文明发展所依赖的价值产生内在矛盾。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人与机器间的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心理适应及自我认同等问题加以反省,以回应人类未来的文明发展。 

【文章来源】:社会学评论. 2020,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心灵机器时代的自我认同


1000美元能购买到的运算力

使用者,平均数,人际关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兰(Stanley Milgram)曾经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平均只要透过6人联系,便可找到所想要找寻的人。因特网蓬勃发展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小小世界搜寻计划”(Small World Research Project),彼德·铎德司(Peter S.Dodds)等研究人员,在网络上进行寻找陌生人的实验,针对全球166个国家超过6万名电子邮件用户,要求他们协助找寻分处13个国家的18个目标人物中的任何一人。研究结果发现,成功找到目标对象的并不见得是人际关系广阔的人,只要经由弱连结的关系网,平均透过5到6个朋友的帮忙,就可以找到目标对象,再次验证了米尔格兰当年的研究,不论是口语沟通世界、传统邮件寄送、网络世界,人际关系都有着类似的网络关系。然而,2011年,脸书和米兰大学团队,针对脸书7.21亿个使用者的690亿个朋友关系加以分析,发现任意两个使用者之间相隔平均值是4.74人(在高度使用社群网站的美国,此一数字更降低到4.32人),其中,92%人际关系的彼此关联低于5人(在美国则高达97%),如果将关系局限在同一国家或是同一语言使用,数字会更低。相隔平均值从2008年的5.28人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4.74人,推特上的平均关系则是4.1人,可以见出信息社会来临,随着行动上网普及、社群网站广泛使用,全球已经更为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了。(1)如果以图2显示,可以清楚看出人际关系愈来愈紧密:(2)如果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检视网际互动,微软信息、谷歌交谈、以及雅虎实时通使用对话的双方其连结较强,相形之下,诸如脸书、领英、推特等社群网站中使用者的关系比较接近格兰诺维特所谓弱连结。

模型图,社会网络,小区,模型


然而,学界相关讨论并非全然集中在“虚拟小区”的认同问题,威尔曼顺着格兰诺维特关于弱连结分析的传统议题,关心在线社会网络,探讨在因特网中非地域性小区本质,以及透过信息通信科技所形构出的新社会人际关系,藉以将在线与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网络加以比较研究。威尔曼指出新的信息通信科技媒介出现后,社会结构由原先建立在传统小区紧密结合的小框框(Little Boxes)转变成“全球在地化”(Glocalized)的社会结构,进而朝向“网络个人主义”方向发展(见图3)(Wellman,B,2002)。在他看来,以团体为互动单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个人化的网络社会才是人际互动的基础,ICT的发展,促成网络个人主义的发展。于是关于网络社会,我们看到三条并行发展的分析途径:(1)传统关于虚拟小区的讨论,诸如莱因垢,雪莉·特克,黄厚铭等人;(2)网络分析,诸如威尔曼,黑松斯威特,卡斯特斯等人;(3)与主题乐园(1)并行,以陈仲伟为代表。在这三种分析途径中,虚拟小区特性包括了:匿名、去中心化、直接、多重认同、共同兴趣、团体共识、凝聚力、信任、归属、既隔离又链接、主题乐园等不同要素,它不是单一、不变的统一体,而是一组彼此关联的想象观念。


本文编号:3245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45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