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4:47
城市流动儿童跟随父母来到新的城市,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所提升,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他们对于学校适应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除了家庭之外,儿童最频繁接触的地方就是学校了,他们来到城市除了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但是学校适应是他们最主要的适应。因此对于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问题要更加关注。在对之前已有的研究学习、阅读、整理的基础上,自制学校适应情况问卷,从学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情绪和心理适应三个方面了解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现状。本研究的服务对象是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一所民办小学中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儿童及其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并且通过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情况。根据对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结合访谈的获取的信息,进行了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对如何利用专业方法介入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综合采用社会工作的小组方法介入,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如技巧训练小组,兴趣小组等来培养流动儿童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强化流动儿童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认同;提升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最终适应新的环境。本研究运用优势视角帮助城市流动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发掘自身优势,在活...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依据
1.3.1 马斯洛需求层次
1.3.2 社会学习理论
1.3.3 优势视角理论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关于流动儿童的界定
1.4.2 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
1.4.3 关于情绪和心理适应的界定
1.4.4 关于人际交往适应的界定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研究综述
1.5.3 文献述评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
第二章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基本情况及适应问题成因分析
2.1 西安市X小学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
2.1.1 X小学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适应基本情况
2.1.2 X小学流动儿童情绪和心理适应基本情况
2.2 X小学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X小学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适应问题及成因分析
2.2.2 X小学流动儿童情绪和心理适应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章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1.2 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水平
3.2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成长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3.2.1 小组活动初期筹备
3.2.2 成长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3.3 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服务过程
4.1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4.1.1 第一节小组活动,“你好,新朋友!”
4.1.2 第二节小组活动,“我和你”
4.1.3 第三节小组活动,“赶走坏情绪”
4.1.4 第四节小组活动,“认识自己”
4.1.5 第五节小组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
4.1.6 第六节小组活动,“串起我的收获”
4.2 流动儿童成长小组活动的介入评估
4.2.1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2.2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第六章 成长小组介入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反思与讨论
6.1 反思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学校适应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小组组员反馈意见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流动儿童学校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J]. 尚伟伟. 教育科学. 2017(06)
[2]城市流动儿童的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干预[J]. 李艳红. 现代教育科学. 2013(10)
[3]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家庭环境与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关系[J]. 刘杨,陈舒洁,袁晓娇,方晓义. 中国特殊教育. 2013(07)
[4]流动儿童歧视、社会身份冲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J]. 刘杨,方晓义,戴哲茹,王玉梅. 人口与发展. 2012(01)
[5]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 熊猛,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2)
[6]浅析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J]. 张仪.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7]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 周皓,荣珊. 人口与经济. 2011(03)
[8]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陈新,刘杨.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2)
[9]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分析——以A社团流动儿童项目为例[J]. 刘丹. 社会工作(下半月). 2010(03)
[10]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 姚进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硕士论文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D]. 王岳荣.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境的实务探索[D]. 王美美.郑州大学 2013
[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段凡.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朱文闻.四川师范大学 2011
[5]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研究[D]. 颜科建.河北大学 2009
[6]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D]. 陈怀川.西北师范大学 2006
[7]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学院教师管理中的运用[D]. 张彬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8]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 陈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9]不同人格对按需要层次划分的激励方法偏好研究[D]. 宋联可.重庆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47297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依据
1.3.1 马斯洛需求层次
1.3.2 社会学习理论
1.3.3 优势视角理论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关于流动儿童的界定
1.4.2 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
1.4.3 关于情绪和心理适应的界定
1.4.4 关于人际交往适应的界定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研究综述
1.5.3 文献述评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
第二章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基本情况及适应问题成因分析
2.1 西安市X小学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
2.1.1 X小学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适应基本情况
2.1.2 X小学流动儿童情绪和心理适应基本情况
2.2 X小学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X小学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适应问题及成因分析
2.2.2 X小学流动儿童情绪和心理适应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章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1.2 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水平
3.2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成长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3.2.1 小组活动初期筹备
3.2.2 成长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3.3 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服务过程
4.1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4.1.1 第一节小组活动,“你好,新朋友!”
4.1.2 第二节小组活动,“我和你”
4.1.3 第三节小组活动,“赶走坏情绪”
4.1.4 第四节小组活动,“认识自己”
4.1.5 第五节小组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
4.1.6 第六节小组活动,“串起我的收获”
4.2 流动儿童成长小组活动的介入评估
4.2.1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2.2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第六章 成长小组介入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反思与讨论
6.1 反思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学校适应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小组组员反馈意见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流动儿童学校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J]. 尚伟伟. 教育科学. 2017(06)
[2]城市流动儿童的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干预[J]. 李艳红. 现代教育科学. 2013(10)
[3]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家庭环境与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关系[J]. 刘杨,陈舒洁,袁晓娇,方晓义. 中国特殊教育. 2013(07)
[4]流动儿童歧视、社会身份冲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J]. 刘杨,方晓义,戴哲茹,王玉梅. 人口与发展. 2012(01)
[5]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 熊猛,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2)
[6]浅析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J]. 张仪.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7]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 周皓,荣珊. 人口与经济. 2011(03)
[8]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陈新,刘杨.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2)
[9]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分析——以A社团流动儿童项目为例[J]. 刘丹. 社会工作(下半月). 2010(03)
[10]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 姚进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硕士论文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研究[D]. 王岳荣.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境的实务探索[D]. 王美美.郑州大学 2013
[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段凡.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朱文闻.四川师范大学 2011
[5]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研究[D]. 颜科建.河北大学 2009
[6]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D]. 陈怀川.西北师范大学 2006
[7]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学院教师管理中的运用[D]. 张彬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8]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 陈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9]不同人格对按需要层次划分的激励方法偏好研究[D]. 宋联可.重庆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47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4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