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使用与社交网络作用下出行合作意向的行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12:38
针对出行者主观感知、信息使用、社交网络和合作意向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出信息使用与社交网络作用下交通决策合作意向与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潜在类别聚类分析(LCCA)识别样本人群合作意向主观规范的分布特征,构建信息使用与社交网络关联影响下的合作意向行为系统动力学CIBSD模型,探讨不同信息使用和社交网络条件下群体合作意向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群体合作意向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环境要素具有不同的信息使用和社交网络依赖性,同类型群体合作意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维度的行为动态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文章来源】:软科学. 2020,3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信息使用和社交网络与合作意向和行为相互作用理论框架
H1:信息使用水平的大小与信息内容因子成反比,与信息渠道因子、信息习惯因子和信息形式因子成正比,表示信息内容发生过载,造成信息冗余,不利于信息的高效利用。H2:社交网络水平大小与社交网络规模因子和社交网络关系因子成反比,与社交网络强度因子和社交网络频次因子成正比,表示社交网络规模越大,关系越多元,越不利于社交网络中某些用户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
CIBSD流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混合选择模型的汽车共享选择行为研究[J]. 鞠鹏,周晶,徐红利,张俊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2)
[2]实时交通信息作用下公交多公司博弈研究[J]. 田琼,柴娇龙,周畅. 管理科学学报. 2017(03)
[3]考虑外生政策调节的城市低碳出行决策模型[J]. 魏庆琦,肖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1)
[4]多方式交通信息下节假日活动链重构机理研究[J]. 王博彬,邵春福,计寻,诸葛承祥,杨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4)
[5]交通流演化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框架及性质分析[J]. 陈星光. 管理科学学报. 2015(06)
[6]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策略[J]. 刘治彦. 城市问题. 2014(12)
[7]城市交通拥堵及供需耦合性平衡的测度[J]. 陈星光,廖瑞辉,李卓君. 统计与决策. 2014(05)
[8]美国缓解交通拥堵的法律经验回顾[J]. 周江评,王江燕,许丰功,张贝贝,李志刚. 城市交通. 2011(04)
[9]城市交通供需失衡的层次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 周晶,朱振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04)
博士论文
[1]多元出行信息影响下的交通选择行为研究[D]. 唐立.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基于ATIS的交通出行信息选择行为及支付意愿研究[D]. 杨智伟.大连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62596
【文章来源】:软科学. 2020,3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信息使用和社交网络与合作意向和行为相互作用理论框架
H1:信息使用水平的大小与信息内容因子成反比,与信息渠道因子、信息习惯因子和信息形式因子成正比,表示信息内容发生过载,造成信息冗余,不利于信息的高效利用。H2:社交网络水平大小与社交网络规模因子和社交网络关系因子成反比,与社交网络强度因子和社交网络频次因子成正比,表示社交网络规模越大,关系越多元,越不利于社交网络中某些用户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
CIBSD流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混合选择模型的汽车共享选择行为研究[J]. 鞠鹏,周晶,徐红利,张俊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2)
[2]实时交通信息作用下公交多公司博弈研究[J]. 田琼,柴娇龙,周畅. 管理科学学报. 2017(03)
[3]考虑外生政策调节的城市低碳出行决策模型[J]. 魏庆琦,肖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1)
[4]多方式交通信息下节假日活动链重构机理研究[J]. 王博彬,邵春福,计寻,诸葛承祥,杨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4)
[5]交通流演化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框架及性质分析[J]. 陈星光. 管理科学学报. 2015(06)
[6]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策略[J]. 刘治彦. 城市问题. 2014(12)
[7]城市交通拥堵及供需耦合性平衡的测度[J]. 陈星光,廖瑞辉,李卓君. 统计与决策. 2014(05)
[8]美国缓解交通拥堵的法律经验回顾[J]. 周江评,王江燕,许丰功,张贝贝,李志刚. 城市交通. 2011(04)
[9]城市交通供需失衡的层次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 周晶,朱振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04)
博士论文
[1]多元出行信息影响下的交通选择行为研究[D]. 唐立.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基于ATIS的交通出行信息选择行为及支付意愿研究[D]. 杨智伟.大连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62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6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