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基于共享度的上海郊区社区居民活动空间隔离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7-04 08:58
  在流动性不断增强与居民活动模式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的内涵不断扩展,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空间隔离受到关注。以活动空间为基础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快速兴起,以期从更加动态的视角理解城市社会空间。基于上海市郊区问卷调查数据,构建活动空间共享度指标,建立个体尺度的活动空间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刻画社区内不同收入群体的活动空间隔离状况,并建立活动空间共享度的多层模型分析活动空间隔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不同收入居民之间存在活动空间隔离,居民更愿意与其社会经济属性相似的人共享活动空间。活动空间隔离程度受到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社区设施状况、社区周边环境、社区人口密度和社会混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在人口密度高、社会混合度高、社区商业配置良好、公共空间充足的开放社区能提高居民的活动空间共享度,增加不同群体社会接触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4)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共享度的上海郊区社区居民活动空间隔离及其影响因素


问卷抽样社区分布

活动空间,指数,群体,居民


不同群体活动空间的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也存在明显差异(图3)。分异指数表现了居民活动空间中不同群体的均匀性特征,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内各个群体的分异指数都比较高,而低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内分异指数较低,说明在低收入居民的活动空间内不同群体的分布较为均衡而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则相反。孤立指数表现了居民活动空间中不同群体的比例和接触性。不同居民活动空间内其自身所在群体孤立指数都比较高,进一步说明个体都更有可能在其自身所属群体的活动空间内出现。在中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中,低收入群体指数较低,说明低收入者在其他群体活动空间内出现时,更有可能带来群体间接触,隔离性降低;中收入群体在所有居民活动空间内的孤立指数都很高,说明与其他群体接触少;高收入居民则存在自我隔离倾向,他们在自身群体的活动空间中表现出与其他群体接触较少的特征,但出现在其他居民活动空间中时,隔离倾向降低。4 活动空间共享度的影响因素

活动空间,类型差异,群体,居民


分析活动空间共享类型可以发现,居民更愿意与自己所属群体共享活动空间,并且这一模式具有群体差异特征(图2)。与低收入居民共享活动空间的有60%为低收入群体,显著高于其人口比例,而高收入群体仅有不到10%,说明低收入居民虽然活动空间共享度总体值较高,但依旧受到一定程度的隔离,特别是极少出现在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中。而与高收入居民共享活动空间的情况与之类似,出现了高收入群体自身的集聚,说明高收入居民由于其消费偏好、生活方式等原因出现了自我隔离[36-37]。中等收入居民的活动空间共享度则相对更加开放,他们出现在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活动空间中的比例远高于人口比例。多个群体共享的活动空间中,低收入出现的比例更高,这是由于他们更有可能到达社区居民共同出现的地点,比如菜市场、公园等公共领域。不同群体活动空间的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也存在明显差异(图3)。分异指数表现了居民活动空间中不同群体的均匀性特征,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内各个群体的分异指数都比较高,而低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内分异指数较低,说明在低收入居民的活动空间内不同群体的分布较为均衡而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则相反。孤立指数表现了居民活动空间中不同群体的比例和接触性。不同居民活动空间内其自身所在群体孤立指数都比较高,进一步说明个体都更有可能在其自身所属群体的活动空间内出现。在中高收入居民活动空间中,低收入群体指数较低,说明低收入者在其他群体活动空间内出现时,更有可能带来群体间接触,隔离性降低;中收入群体在所有居民活动空间内的孤立指数都很高,说明与其他群体接触少;高收入居民则存在自我隔离倾向,他们在自身群体的活动空间中表现出与其他群体接触较少的特征,但出现在其他居民活动空间中时,隔离倾向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居民行为周期特征的城市空间研究[J]. 钟炜菁,王德.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8)
[2]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J]. 申悦,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6)
[3]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空间营造与邻里关系重构——以上海市X大型居住社区为个案[J]. 王宁.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广州市中产阶层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特征[J]. 代丹丹,周春山.  人文地理. 2017(04)
[5]基于住宅价格视角的居住分异耦合机制与时空特征——以南京为例[J]. 宋伟轩,毛宁,陈培阳,袁亚琦,汪毅.  地理学报. 2017(04)
[6]中国城市社区的异质性社会结构与街坊/邻里关系研究[J]. 贺霞旭,刘鹏飞.  人文地理. 2016(06)
[7]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J]. 段雪辉.  城市观察. 2016(01)
[8]北京郊区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行为测度与空间—行为互动[J]. 塔娜,柴彦威,关美宝.  地理学报. 2015(08)
[9]上海市近郊大型社区居民的通勤特征——以宝山区顾村为例[J]. 干迪,王德,朱玮.  地理研究. 2015(08)
[10]国内外社会空间分异测度研究综述[J]. 石恩名,刘望保,唐艺窈.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7)



本文编号:3264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64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