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05 10:06

  论文摘要 马克思提出异化,被认为是马克思在形成其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富有成果性的探索,是完成其新理论的过渡性思想,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再研究,更加有利于我国的健康、平稳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 异化 马克思 异化思想

  一、内涵及异化思想的演进

  异化,指的是主体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因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变成一种外在的且异己的力量反对主体本身。马克思是对异化现象进行科学的、唯物的说明的第一人。马克思认为,自然异化就是死亡了的人化自然。当人化自然证实人的本质的时候,自然就是有生命的;否则,自然就是死亡的。造成自然死亡的不是其他什么因素,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黑格尔认为,自然和社会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是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的运动以及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以后的哲学体系充满着神秘的色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自我异化的思想,和他们的哲学体系的其他部分是一样的,都对早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这一书,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显著。恩格斯回忆时曾说:“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但是,我们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众多的著作进行研究,较早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异化的思想,是从客观唯心主义这一立场出发的,带着一定的神秘的色彩。政治上,表现的是一种保守的特征。马克思的异化这一概念,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指出:异化必将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费尔巴哈把神还原成了“人”,这是他的一大功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说的“人”,是抽象意义上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而且是理想化了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的早期异化思想,仍然是属于费尔巴哈的哲学范畴。马克思并不是突然地就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以前是黑格尔激进左派成员,并且是十分忠诚于黑格尔的,所以说他的思想不可避免的沾有那个时代的痕迹。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有别于费尔巴哈。对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进行批判并不是马克思的目的,他认为作为革命者应该将批判推向更深的层次,要触及到那些以陈旧的基础为基石而建立的为资产阶级维护其自身的统治提供服务的那些上层建筑。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进行了重点地分析。将私有制社会中的基本矛盾作为出发点,并且进行分析,最终产生人的自我异化思想,而人的自我的异化又不断地产生私有制。因此必须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人的自我异化,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这两者应该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实际上,人类及其自身的发展史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劳动作为纽带,联系着人和自然,也使人和自然二者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此外,人还凭借劳动实践,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无机身体。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应该具有有机的身体和无机的身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血肉之躯和自然界。
  异化劳动,使得人和自然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生了改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人同自然界不自觉地会发生联系。自然界既提供劳动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又为工人提供生活资料。劳动,通过改造自然从而实现对劳动产品的占有。通过占用两种生活资料,达到对外部世界的占有。对感性的自然界的占有,导致失去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神的奇迹越是由于工业的奇迹而变成多余,人就越是会为了讨好这些力量而放弃生产的乐趣和对产品的享受”。

  二、改变自然异化,实现自然复归的途径

  马克思认为导致自然死亡的不是其他因素,就是人类。那么“解铃还需系铃人”,实现自然复活的任务也应该交给人类来完成。动物只知道按照它自己那个种族去建造,但是人却不是。人会根据建造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所以说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是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二者的和谐。人和自然二者之间的和谐,也就是自然是真正的自然,或者是异化的自然实现真正的复归。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生产活动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自然进行改造;一方面是人对人进行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的自然关系和人的社会关系二者的冲突与对立达到了顶峰。也因为如此,导致自然的死亡和人的死亡。马克思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正是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二者的实质。自然的复归,实际上就是人的复归;而对于人来说,人的复归,实际上就是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这个牢笼中脱离。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组织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集体。个人想要实现自由并且全面的发展,只有通过真实的集体取代虚假的集体才能够实现。真实的集体,是通过每个人的自由且自觉的联合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在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二者统一,才能使社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去发展。只有人类遵循物质变换规律,才有可能拯救自己、拯救自然,从而实现自然的复归、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对国际工人运动以及环境保护运动给予积极的支持
  纵观世界形势,资本主义无疑成为了主导力量。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处于世界资本主义这个体系之内,想要独立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竭尽全力地、积极地去支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人运动。支持他们为了争取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斗争,并且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总体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各种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异化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人与自然矛盾层出不穷。例如在我国甚至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雾霾现象,已经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了。面对当今社会现状,面对当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我们各名族应该联合起来,积极投入到全世界的环保运动、积极履行自己应尽义务,共同致力于解决生态问题。为净化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二)对科学发展观实现积极地贯彻和落实,转变发展方式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之后,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始终是居于主体地位的。这无疑为我国在消除异化的过程中,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留有很多的属于旧社会的痕迹,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说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等等。现实生活中,生产仍然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目的,异化现象还依然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那么将会阻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处理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我国当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要尊重劳动者,也要尊重劳动者的创造,要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占有的比重
  虽然说劳动创造了财富,但是劳动者却不是财富的主要占有者。这就导致劳动者和财富所有者错位,也就是造成了劳动异化。人和自然二者的关系中,人是居于主体的地位。只有通过消除人和社会的异化,才能消除自然的异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也要对劳动者的创造给予尊重,合理地去调节收入分配,尽可能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使劳动者的合法收入以及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使劳动者更多的享受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成果,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而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利于社会团结的现象。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对我国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积极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人的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积极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才是有利的发展。才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从而我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向前迈进,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将大幅度增强。实现真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本文编号:32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