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8:38
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在主要矛盾改变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为背景,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之契机,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Y县W村乡村振兴的实地评估,探索反贫困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农村社会生态及生活环境问题等诸多方面可以发挥倡导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实施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
(一)工作契机:精准扶贫脱贫后的反贫困政策
1.反贫困重点的转变:从原来的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
2.反贫困主体多元化:从政府主体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3.反贫困目标:从减少贫困群体到反对社会排斥。
4.反贫困内容:从克服物质贫困到战胜文化贫困。
5.反贫困方式:从“输血式”生活救助到“造血式”资产建设。
(二)专业契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第一,社会工作服务于脱贫攻坚的终极目标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关联。
第二,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理念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协助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
三、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调研对象概况介绍
(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三)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与路径
1.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2.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路径
第一,发挥倡导功能,保护生态。
第二,实施教育扶贫,振兴文化。
第三,利用优势视角,完善组织。
第四,运用发展思维,培育人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J]. 汪三贵,冯紫曦.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1)
[2]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J]. 袁小平.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4)
[3]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 萧子扬,刘清斌,桑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02)
[4]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J]. 刘玉春. 管理观察. 2019(08)
[5]以大扶贫格局打破双重扶贫悖论——改革开放40年扶贫政策创新[J]. 斯丽娟,尹苗,杨富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6]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北京市Z村为例[J]. 陈涛,徐其龙.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7]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价值亲和与专业突围[J]. 陈相云. 理论月刊. 2018(04)
[8]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J]. 邓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9]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J]. 李迎生,李文静,吴咏梅,叶笛. 学习与实践. 2013(01)
[10]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J]. 李强. 中国社会工作. 1996(05)
本文编号:3274274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
(一)工作契机:精准扶贫脱贫后的反贫困政策
1.反贫困重点的转变:从原来的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
2.反贫困主体多元化:从政府主体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3.反贫困目标:从减少贫困群体到反对社会排斥。
4.反贫困内容:从克服物质贫困到战胜文化贫困。
5.反贫困方式:从“输血式”生活救助到“造血式”资产建设。
(二)专业契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第一,社会工作服务于脱贫攻坚的终极目标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关联。
第二,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理念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协助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
三、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调研对象概况介绍
(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三)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与路径
1.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2.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路径
第一,发挥倡导功能,保护生态。
第二,实施教育扶贫,振兴文化。
第三,利用优势视角,完善组织。
第四,运用发展思维,培育人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J]. 汪三贵,冯紫曦.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1)
[2]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J]. 袁小平.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4)
[3]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 萧子扬,刘清斌,桑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02)
[4]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J]. 刘玉春. 管理观察. 2019(08)
[5]以大扶贫格局打破双重扶贫悖论——改革开放40年扶贫政策创新[J]. 斯丽娟,尹苗,杨富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6]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北京市Z村为例[J]. 陈涛,徐其龙.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7]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价值亲和与专业突围[J]. 陈相云. 理论月刊. 2018(04)
[8]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J]. 邓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9]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模式与介入路径[J]. 李迎生,李文静,吴咏梅,叶笛. 学习与实践. 2013(01)
[10]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J]. 李强. 中国社会工作. 1996(05)
本文编号:3274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7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