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及爱的实践艺术

发布时间:2021-07-13 10:49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是一种理想性表达。现实中,作为理论生产的学院派推崇唯智主义,强调学理性而贬抑操作性;作为问题寻解的实务界提倡实用主义,突出实操性而拒斥理论性。这种张力形成了学院派的"修辞"与实务界的"游戏",由此需要重新审视社会工作理论问题。社会工作理论具有价值性、阐释性与实操性等三重特性,忽略第一重,社会工作会失去灵魂,淡化第二重可能沦为"游戏"和"治疗术",失去第三重,可能演绎为华丽的"修辞"与"表演"。此外,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以爱或关系为中心的"无形理论"并未获得承认,我们需要重新将爱带回到社会工作中心,倡导一种爱的实践艺术,进而拓展社会工作的理论空间。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学院派的“修辞”与实务界的“游戏”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价值性、阐释性与实操性
三、爱的实践艺术的回归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业实践中实证知识和实践逻辑的辩证关系——以循证矫正处境化实践为例[J]. 郭伟和.  社会学研究. 2019(05)
[2]走向承认: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J]. 王思斌.  河北学刊. 2013(06)
[3]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 王思斌,阮曾媛琪.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5)
[4]东西方的碰撞和交流: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和谐社会建构[J]. 童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04)



本文编号:3281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81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