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探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14 14:38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会引发诸多社会治理问题。为寻求应对之策,需要先对其逐步演化的条件加以梳理,明晰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章通过建立静态与动态演化模型探寻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切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应对社会风险模式,针对性地从"化解燃烧物质""掌控助燃剂"和"剪除导火索"三方面提出从信息共享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利益平衡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协商对话机制等方面来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协同治理模式,最终推进事件的解决。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4(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探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


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静态演化模型图

模型图,群体性事件,模型图,动态


图2为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模型图。动态演化模型呈现出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这是因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两大主体利益交织,矛盾多元,使得每一阶段在不同程度博弈后做出的不同选择都将左右事件下一阶段的走向,而且借助动态演化模型,可以明确两大主体每一阶段行为之背后原因是什么。在事件萌芽阶段,矛盾的起因在于政府与群众两大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当政府只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引进重大风险型经济项目,且在项目引进、招标、选址的系列过程中,不将相关项目信息公开,往往就会因信息不透明而在群众心里潜意识地埋下抵触的种子。在风险文化中,不同的主体对风险的感知能力与主观判断是不同的[12],专家与群众之间的判断存在差异,百姓“宁愿相信最坏的结果,而不去考虑最有可能的情况”[13],可见,群众在感知不确定风险后已然不自觉地将其放大了。

群体性事件,社会,理论模型,环境


“社会燃烧理论”最早由我国学者牛文元在《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一书中提出,该理论认为社会系统风险演化与自然界燃烧现象相似,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也同样离不开“燃烧物质”“助燃剂”以及“点火温度”三大要素。社会燃烧理论假定社会处于一个绝对稳定状态,但不稳定因素经过量变到质变成为燃烧物质时,将对社会稳定状态施加负贡献,此时再经过助燃剂的助力,促使不稳定个体集合形成不稳定群体,持续性产生更大程度的负贡献,在点火温度的引燃下,超过临界值之后使社会走向无序状态。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也是由不稳定因素发酵之后性质不断升级,在外部多因素干预下逐步引发成动乱性质的群体性事件。由于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故可借助社会燃烧理论视角分析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有助于将该事件阶段发展中的诸多诱因进行系统化、模块化的分类与呈现,进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见图3)。(1) 燃烧物质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影响机制与防治措施——基于复杂性视角下的分析[J]. 秦书生,鞠传国.  系统科学学报. 2018(02)
[2]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分析与政策网络机制建构[J]. 虞铭明,陈灿,顾雅君.  环境保护科学. 2018(01)
[3]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工作协同治理——机理与路径[J]. 彭小兵,钟雯.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05)
[4]公众参与视域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研究[J]. 卢春天,齐晓亮.  理论探讨. 2017(05)
[5]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简析[J]. 张萍,杨祖婵.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6]风险沟通与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 华智亚.  人文杂志. 2014(05)
[7]协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创新模式[J]. 张新文,张国磊.  江汉学术. 2013(06)
[8]论媒体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J]. 赵路平,张志昂.  江淮论坛. 2006(05)
[9]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J]. 斯科特·拉什,王武龙.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04)
[10]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特征及防范[J]. 陈丽华.  党政干部学刊. 2002(07)

硕士论文
[1]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创新[D]. 时坤.重庆大学 2016
[2]多维度视角下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D]. 陈茜.重庆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84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84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