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民国女性自杀的形象建构——以“奇女子”余美颜之死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4 14:51
  民国时期,"奇女子"余美颜蹈海一事曾引发各界对于个人解放和社会改造问题的广泛讨论。在媒体的持续报道下,余美颜的形象渐由受人非议的怪诞"奇女子"转为惹人怜惜的礼教"牺牲者",再到广受褒扬的民国"新女性",几经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新旧观念在同一场域的交锋、碰撞,亦可窥见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的转向。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4)
 
页码:60-64+92
 
页数:6
 
文章目录
 
前 言
一、身世之奇:“奇女子”称号之由来
二、谁人之过:奇女子自杀之原因
三、 身后余波:奇女子影戏之风波
四、群体反思:个人解放与社会改造
结 语
 
期刊论文
 
[1]女性特殊哀情影片的生产与跨地文化传播——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生态视域中《奇女子》的生产与传播[J]. 徐文明,韦礼楠.  电影评介. 2017(02)
[2]五邑奇女子的悲剧与民国女明星的银幕呈现[J]. 凤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3]张竞生的女权主义思想及其特征[J]. 苏志宏,郝丹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4]作为社会运动的“五四”[J]. 许纪霖.  学术月刊. 2009(05)
[5]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J]. 许纪霖.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6)
[6]五四时期的几次“娜拉”事件与知识者的众声——从一个侧面看五四思想的多重面相性[J]. 张春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01)
[7]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想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J]. 刘小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8]“五四”时期“自由恋爱”思潮述论[J]. 陈文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9]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在五四时期的积极影响[J]. 王颖.  理论探讨. 2000(03)


本文编号:3284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84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