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2:3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区域联系的不断加强,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脊骨”,也是国家重要的城市群,其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为分析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评判路径。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根据投入产出原理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多尺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进行静态分析;采用Malmquist指数及其二次分解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合泰尔指数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地区差异;最后构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探测器软件,分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静态分析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在波动中递增,由2007年的0.670上升到2017年的0.858,年均值为0....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的位置
技术路线图
硕士学位论文14图3-1研究区区位及研究范围3.1.1自然环境概况长江中游城市群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涵盖“一江两湖”(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湘江、汉江、赣江多条支流分布,湖泊密布,是我国淡水湖泊最密切的区域之一,水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1000mm,森林覆盖率高达60%,生物资源丰富,秦岭和南岭是南北的屏障,地形以平原为主(图3-2),土壤肥沃,多优质耕地,矿产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矗
本文编号:332489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的位置
技术路线图
硕士学位论文14图3-1研究区区位及研究范围3.1.1自然环境概况长江中游城市群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涵盖“一江两湖”(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湘江、汉江、赣江多条支流分布,湖泊密布,是我国淡水湖泊最密切的区域之一,水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1000mm,森林覆盖率高达60%,生物资源丰富,秦岭和南岭是南北的屏障,地形以平原为主(图3-2),土壤肥沃,多优质耕地,矿产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矗
本文编号:3324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2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