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发布时间:2021-08-18 12:03
职业倦怠现象在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特别存在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它是指个人无法妥善处理工作压力及挫折而产生的极端心理情绪。近些年,社会工作行业蓬勃发展,社会工作者恪守助人自助的宗旨,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弱势群体形成正确、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人和社会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和情绪控制力,“工作压力大”、“工作倦怠”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队伍里常常出现的“工作感受”,职业倦怠正困扰着社会工作者,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身心状态,对于社会建设也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深圳是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本研究以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整理,了解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状况,结合分析客观的调查数据和整理真实的访谈内容,给出较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帮助社会工作者预防和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从而加强对行业的心理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这对于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具有...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职业倦怠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职业倦怠研究状况
第二节 国内职业倦怠研究状况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状况
第三章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及资料收集情况
第二节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
第三节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第一节 工作支持与评价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工作内容因素影响
第三节 工作环境因素影响
第四节 薪资待遇因素影响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
第二节 机构层面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个人层面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J]. 张大维,郑永君,李静静. 中州学刊. 2014(02)
[2]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与职业倦怠关系[J]. 童辉杰,刘轩.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3)
[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来自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 李占辉,魏莲.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1)
[4]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以深圳社工为例[J]. 任云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 苗俊玲. 领导科学. 2012(08)
[6]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 韩艳萍,张媛. 前沿. 2011(23)
[7]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组织承诺状况研究——以上海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为例[J]. 沈黎,刘林,刘斌志. 青年探索. 2011(03)
[8]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研究与干预[J]. 杨佩娣,陈思路,姜益明,朱紫青,颜士勇,赖绍融. 上海精神医学. 2009(04)
[9]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洪瑞燕. 福建医药杂志. 2009(01)
[10]浅析警察职业倦怠[J]. 杨淑霞,王传波.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硕士论文
[1]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评量、因素鉴别与干预策略研究[D]. 李静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D]. 彭静.郑州大学 2012
[3]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 陆飞杰.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实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D]. 李欢.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与干预[D]. 陶卓凡.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49852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职业倦怠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职业倦怠研究状况
第二节 国内职业倦怠研究状况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状况
第三章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及资料收集情况
第二节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
第三节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第一节 工作支持与评价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工作内容因素影响
第三节 工作环境因素影响
第四节 薪资待遇因素影响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
第二节 机构层面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个人层面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J]. 张大维,郑永君,李静静. 中州学刊. 2014(02)
[2]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与职业倦怠关系[J]. 童辉杰,刘轩.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3)
[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来自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 李占辉,魏莲.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1)
[4]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以深圳社工为例[J]. 任云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 苗俊玲. 领导科学. 2012(08)
[6]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 韩艳萍,张媛. 前沿. 2011(23)
[7]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组织承诺状况研究——以上海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为例[J]. 沈黎,刘林,刘斌志. 青年探索. 2011(03)
[8]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研究与干预[J]. 杨佩娣,陈思路,姜益明,朱紫青,颜士勇,赖绍融. 上海精神医学. 2009(04)
[9]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洪瑞燕. 福建医药杂志. 2009(01)
[10]浅析警察职业倦怠[J]. 杨淑霞,王传波.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硕士论文
[1]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评量、因素鉴别与干预策略研究[D]. 李静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D]. 彭静.郑州大学 2012
[3]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 陆飞杰.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实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D]. 李欢.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与干预[D]. 陶卓凡.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49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34985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