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维权集体行动的微观机制分析——基于主体行动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14 12:36
个体是在一定结构性处境中去行动并赋予行动以意义。在历时性变迁中,社会结构和情感意义均可能呈现变化,而唯有处于其中的个体在经历这些的时候能够保持自我同一性,并根据以前的经历理性指导个人未来行动。本文借鉴DBO理论,构造基于主体行动视角的微观机制分析框架,分析小区业主维权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这一命题。在小区业主维权的集体行动中,伤害性体验、维权演练、业主"精英"的主导与动员和互联网使用是业主维权中集体行动的要素,它们分别发挥着共同意识建构、人员和经验准备、主导与动员、信息传递与组织手段的作用。四者通过相互作用的机制,构成了集体行动的信念、期待和机会,最终导致了集体行动的形成。用DBO这一情感论和理性论相混合的解释框架,可以有效解释城市地区中产阶层集体行动的发生机制,为中国有关集体行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5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分析框架
(一)集体行动的理论框架
(二)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
1.社会认同的基础性作用
2.效能感
3. 互联网运用的中介机制
(三)本文分析框架:基于主体行动视角的微观机制分析
二、田野工作与案例呈现
三、形构集体行动的各要素及其功能
(一)伤害性体验:共同意识的建构
(二)维权演练:意识、人员与经验准备
(三)业主“精英”:主导与动员
(四)互联网使用:信息传递、情感共识与组织手段
四、集体行动何以可能:DBO机制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态秩序危机与结构正义:一种社会学的探索[J]. 成伯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1)
[2]维权情境中的自发性认知解放 以业主积极分子的权利意识的演进为例[J]. 孙小逸,黄荣贵. 社会. 2016(03)
[3]群体性事件的情感逻辑以DH事件为核心案例及其延伸分析[J]. 陈颀,吴毅. 社会. 2014(01)
[4]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J]. 曾繁旭,黄广生,刘黎明. 开放时代. 2013(03)
[5]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 陈浩,薛婷,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1)
[6]“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J]. 应星. 社会学研究. 2009(06)
[7]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关于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文献综述[J]. 曾鹏,罗观翠. 开放时代. 2006(01)
[8]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刘能. 开放时代. 2004(04)
本文编号:3436170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5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分析框架
(一)集体行动的理论框架
(二)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
1.社会认同的基础性作用
2.效能感
3. 互联网运用的中介机制
(三)本文分析框架:基于主体行动视角的微观机制分析
二、田野工作与案例呈现
三、形构集体行动的各要素及其功能
(一)伤害性体验:共同意识的建构
(二)维权演练:意识、人员与经验准备
(三)业主“精英”:主导与动员
(四)互联网使用:信息传递、情感共识与组织手段
四、集体行动何以可能:DBO机制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态秩序危机与结构正义:一种社会学的探索[J]. 成伯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1)
[2]维权情境中的自发性认知解放 以业主积极分子的权利意识的演进为例[J]. 孙小逸,黄荣贵. 社会. 2016(03)
[3]群体性事件的情感逻辑以DH事件为核心案例及其延伸分析[J]. 陈颀,吴毅. 社会. 2014(01)
[4]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J]. 曾繁旭,黄广生,刘黎明. 开放时代. 2013(03)
[5]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 陈浩,薛婷,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1)
[6]“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J]. 应星. 社会学研究. 2009(06)
[7]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关于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文献综述[J]. 曾鹏,罗观翠. 开放时代. 2006(01)
[8]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刘能. 开放时代. 2004(04)
本文编号:3436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3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