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圈审视重大疫情中的舆情引导与治理
发布时间:2021-10-28 08:17
【目的/意义】在全国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舆情发生较大变化,朋友圈是这一变化的晴雨表。通过朋友圈进行疫情防治、舆情传播对公共舆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审视其舆情稳定器价值。【设计/方法】以微信朋友圈这一新型虚拟社会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从李文亮医生救治事件的朋友圈传播案例分析入手,透视重大疫情中虚拟公共微平台的舆情传播引导功能与主动性治理效用。【结论/发现】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多领域的传播优势,并借助新技术力量增强主流媒体的流量发力,有效激发朋友圈的舆情演化传播效能,使之成为权威媒体的有效补充,有助于在重大疫情期间公众媒介素养提升和舆情引导与治理。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22(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微信朋友圈舆情的融离效果
(一)朋友圈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
(二)事件中朋友圈的舆情呈现
二、朋友圈的舆情传播样态及其成因
(一)朋友圈的舆情传播样态
(二)朋友圈舆情效用的成因分析
1. 疫情前期舆情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产生公众舆情困境
2. 朋友圈的分众效应形成其低度的舆情引导与管控
3. 舆情引导从内紧外松式的政府应对到信息透明和群防群控
三、未来可期的虚拟公共微平台舆情引导效用探索
(一)引导与共进:主流媒体主动出场,推进舆情多方共建
(二)从管控到治理:健全与完善虚拟微平台舆情管控机制
(三)权利与义务:促进公众提升整体媒介素养
(四)整合与升级:新技术介入增强朋友圈舆情功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探析——从微信朋友圈的“观众隔离”现象谈起[J]. 秦艳华,王元欣. 中国编辑. 2019(10)
[2]微信的多场域传播形态及信息特征[J]. 周利荣. 新媒体研究. 2019(15)
[3]实效性、参与度与信任关系重建:基于区块链原理的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创新[J]. 高维峰.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4)
[4]朋友圈新闻的传播混乱问题及监管思考[J]. 王佳华. 青年记者. 2019(05)
[5]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 聂磊,傅翠晓,程丹. 新闻记者. 2013(05)
[6]健康、心态与境界——兼谈SARS引起的恐慌[J]. 卢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非典危机中的民众脆弱性分析[J]. 彭宗超,钟开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462541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22(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微信朋友圈舆情的融离效果
(一)朋友圈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
(二)事件中朋友圈的舆情呈现
二、朋友圈的舆情传播样态及其成因
(一)朋友圈的舆情传播样态
(二)朋友圈舆情效用的成因分析
1. 疫情前期舆情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产生公众舆情困境
2. 朋友圈的分众效应形成其低度的舆情引导与管控
3. 舆情引导从内紧外松式的政府应对到信息透明和群防群控
三、未来可期的虚拟公共微平台舆情引导效用探索
(一)引导与共进:主流媒体主动出场,推进舆情多方共建
(二)从管控到治理:健全与完善虚拟微平台舆情管控机制
(三)权利与义务:促进公众提升整体媒介素养
(四)整合与升级:新技术介入增强朋友圈舆情功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探析——从微信朋友圈的“观众隔离”现象谈起[J]. 秦艳华,王元欣. 中国编辑. 2019(10)
[2]微信的多场域传播形态及信息特征[J]. 周利荣. 新媒体研究. 2019(15)
[3]实效性、参与度与信任关系重建:基于区块链原理的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创新[J]. 高维峰.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4)
[4]朋友圈新闻的传播混乱问题及监管思考[J]. 王佳华. 青年记者. 2019(05)
[5]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 聂磊,傅翠晓,程丹. 新闻记者. 2013(05)
[6]健康、心态与境界——兼谈SARS引起的恐慌[J]. 卢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非典危机中的民众脆弱性分析[J]. 彭宗超,钟开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462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6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