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同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脑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16:55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被要求同时执行某个动作;倘若他/她们的动作在时间或频率上达成一致,就是一种人际同步。人际同步会导致更多的亲社会表现,如乐于助人;这被称作人际同步的亲社会效应。关于这一效应背后的脑基础,目前仍不清楚。不同于传统的脑研究(聚焦单脑的活动),近期的脑研究发现,人际同步这一类互动行为会伴随出现脑与脑之间的信号同步,即脑间同步。基于社会互动视角,本研究提出人际同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脑基础可能在于脑间同步。同时,有理论认为自我-他人融合(无法分辨自己和他人的关联信息)是人际同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关键所在,该因素在这一效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再者,如果说凸显自我关联的信息,如启动自我觉知(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的内部主观状态),是否会影响上述脑基础呢?为了探究人际同步情境下亲社会行为的脑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的超扫描技术,同时采集被试的大脑数据;我们选定同时摆臂/按键为人际同步任务;对被试的亲社会性进行测量,一个是在真实的同伴受罚情境下,要求被试选择帮助同伴分担惩罚的比例,另一个是在虚拟的同伴受困情境中,要求被试主观报告愿意帮助同伴的时间;测量自我-他人融合程度,...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图文】:
研究框架图
图 4.1.1 实验 1 实验设置。(A)实验任务和流程。每对被试依次经历静息状态、动作任务、助人任务和问卷测量。(B)动作任务的流程。(C)助人任务的流程。(D)实验场景。两名被试相对而坐,fNIRS 设备同时记录两人的大脑活动。(E)fNIRS 光极片的放置。黄色圆点为参考点 C3 和 C4,数字编号为通道的编号。动作任务 在动作任务中,被试面对面对坐,并分别佩戴一副耳机(单个被试随机听到耳机左声道/右声道的声音;如,1号被试听左声道,2号被试听右声道),要求被试根据耳机中听到的节奏做右臂摆动动作,即每听到一声“滴”,做一次右臂摆动动作(见图 4.1.1B)。右臂摆动动作简单易做,完成一次动作耗时约 1-2秒钟。整个任务过程中,要求被试眼神直视前方,不允许闭眼睛或者低头,保证被试能看见同伴的动作。对于同步组被试,给定两个被试的节奏一致,所以两个被试事实上是同时听到“滴”声,同时做右臂摆动动作。但是对于非同步组被
图 4.1.2 实验 1 行为表现。(A)主观同步性。同步组的主观同步性显著高于非同步组。(B)助人比例。同步组表现出的助人比例显著高于非同步组。* p < 0.05, *** p < 0.001。助人行为 为了检验人际同步的亲社会效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助人比例,发现同步组(M ±SD: 0.80 ±0.33)表现出的助人比例显著高于非同步组(M ±SD: 0.55 ±0.29),t (28) = 2.14, p < 0.05, Cohen’s d =0.81(见图 4.1.2B)。这表明,同步组比非同步组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脑间同步 单样本 t 检验分析发现,FDR 校正前,同步组有一系列通道之间有脑间同步;但是只有通道 20 和通道 23 之间的脑间同步能通过 FDR 校正。根据定位分析结果,通道 20 和通道 23 位于额下回区域。对于非同步组,FDR 校正后未发现显著的脑间同步。而且,针对通道 13 和通道 29 之间发现的脑间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他人重叠对认知共情的影响:认知策略的调节作用[J]. 占友龙,谭千保,钟毅平. 心理研究. 2014(06)
[2]时间自我评价的性质[J]. 罗扬眉,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J]. 孙炳海,苗德露,李伟健,张海形,徐静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5)
[4]自我觉知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J]. 程蕾,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 寇彧,洪慧芳,谭晨,李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01)
[6]牙痛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J]. 陈琰,刘洪臣,金真,刘刚,张庆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6(02)
硕士论文
[1]不同的观点采择条件下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 杨子鹿.湖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7612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图文】:
研究框架图
图 4.1.1 实验 1 实验设置。(A)实验任务和流程。每对被试依次经历静息状态、动作任务、助人任务和问卷测量。(B)动作任务的流程。(C)助人任务的流程。(D)实验场景。两名被试相对而坐,fNIRS 设备同时记录两人的大脑活动。(E)fNIRS 光极片的放置。黄色圆点为参考点 C3 和 C4,数字编号为通道的编号。动作任务 在动作任务中,被试面对面对坐,并分别佩戴一副耳机(单个被试随机听到耳机左声道/右声道的声音;如,1号被试听左声道,2号被试听右声道),要求被试根据耳机中听到的节奏做右臂摆动动作,即每听到一声“滴”,做一次右臂摆动动作(见图 4.1.1B)。右臂摆动动作简单易做,完成一次动作耗时约 1-2秒钟。整个任务过程中,要求被试眼神直视前方,不允许闭眼睛或者低头,保证被试能看见同伴的动作。对于同步组被试,给定两个被试的节奏一致,所以两个被试事实上是同时听到“滴”声,同时做右臂摆动动作。但是对于非同步组被
图 4.1.2 实验 1 行为表现。(A)主观同步性。同步组的主观同步性显著高于非同步组。(B)助人比例。同步组表现出的助人比例显著高于非同步组。* p < 0.05, *** p < 0.001。助人行为 为了检验人际同步的亲社会效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助人比例,发现同步组(M ±SD: 0.80 ±0.33)表现出的助人比例显著高于非同步组(M ±SD: 0.55 ±0.29),t (28) = 2.14, p < 0.05, Cohen’s d =0.81(见图 4.1.2B)。这表明,同步组比非同步组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脑间同步 单样本 t 检验分析发现,FDR 校正前,同步组有一系列通道之间有脑间同步;但是只有通道 20 和通道 23 之间的脑间同步能通过 FDR 校正。根据定位分析结果,通道 20 和通道 23 位于额下回区域。对于非同步组,FDR 校正后未发现显著的脑间同步。而且,针对通道 13 和通道 29 之间发现的脑间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他人重叠对认知共情的影响:认知策略的调节作用[J]. 占友龙,谭千保,钟毅平. 心理研究. 2014(06)
[2]时间自我评价的性质[J]. 罗扬眉,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J]. 孙炳海,苗德露,李伟健,张海形,徐静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5)
[4]自我觉知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J]. 程蕾,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 寇彧,洪慧芳,谭晨,李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01)
[6]牙痛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J]. 陈琰,刘洪臣,金真,刘刚,张庆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6(02)
硕士论文
[1]不同的观点采择条件下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 杨子鹿.湖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76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7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