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精神健康服务的社会工作探索
发布时间:2021-12-17 21:17
近年来妇女“两癌”发病率不断增长,全国妇联从2009年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试点项目到2011年启动“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以来,社会大众对“两癌”妇女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是目前国内针对“两癌”妇女这类群体的关注点主要放在疾病筛查与治疗上,对她们的精神健康问题研究不多,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的研究更是涉及甚少,随着离婚、失独人士逐渐增多,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笔者在实习期间参与到“两癌”妇女及特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与“两癌”妇女进行了直接接触与交流,笔者发现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而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的精神健康问题更加突出,更需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在本文,笔者结合实习经历,以一名精神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乳腺癌中年离异妇女为例,对其精神健康服务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个人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精神健康服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和实际素材,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工作在服务群体及服务领域上的覆盖面。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癌”妇女精神健康状况
图 2-2“两癌”妇女精神压力来源缺损型“两癌”妇女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一旦人们长期缺乏需求, 便会产生各种身。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家庭功能中的经情交流等功能长期处在缺损状态,因此,她们的各种基本需求都而当她们面对疾病的又一次打击时,最需要的就是生理和安全的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家庭功能变化与家庭发展能力建设[J]. 吴帆.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7(09)
[2]医务社会工作在晚期癌症临终关怀中的全人照顾研究——基于山西省某宁养院的实践[J]. 刘卓晓,王志中,姚尚满. 中国卫生产业. 2017(25)
[3]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标准的历史演变与专业启示[J]. 程明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4]从残缺到重塑:社会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叙事治疗的视角[J]. 彭雁楠,孟馥,吴晓慧. 中国社会工作. 2017(09)
[5]提升癌症末期患者照顾者抗逆力水平小组工作干预研究[J]. 陶莹莹,俞云,程明明.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 (01)
[6]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J]. 张飞艳,宋丽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03)
[7]小组工作模式在癌症康复中的效用——以南京癌友协会为例[J]. 朱婧.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03)
[8]中国大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前瞻[J]. 刘继同,袁敏. 社会工作. 2016(02)
[9]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与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J]. 刘继同. 人文杂志. 2016(04)
[10]心理支持服务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探索[J]. 许子婵,方香廷,仇兵奎. 晋中学院学报. 2016(01)
硕士论文
[1]小组工作介入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服务研究[D]. 吴雪楠.辽宁大学 2016
[2]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研究[D]. 丁钰.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0960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癌”妇女精神健康状况
图 2-2“两癌”妇女精神压力来源缺损型“两癌”妇女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一旦人们长期缺乏需求, 便会产生各种身。家庭缺损型“两癌”妇女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家庭功能中的经情交流等功能长期处在缺损状态,因此,她们的各种基本需求都而当她们面对疾病的又一次打击时,最需要的就是生理和安全的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家庭功能变化与家庭发展能力建设[J]. 吴帆.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7(09)
[2]医务社会工作在晚期癌症临终关怀中的全人照顾研究——基于山西省某宁养院的实践[J]. 刘卓晓,王志中,姚尚满. 中国卫生产业. 2017(25)
[3]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标准的历史演变与专业启示[J]. 程明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4]从残缺到重塑:社会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叙事治疗的视角[J]. 彭雁楠,孟馥,吴晓慧. 中国社会工作. 2017(09)
[5]提升癌症末期患者照顾者抗逆力水平小组工作干预研究[J]. 陶莹莹,俞云,程明明.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 (01)
[6]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J]. 张飞艳,宋丽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03)
[7]小组工作模式在癌症康复中的效用——以南京癌友协会为例[J]. 朱婧.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03)
[8]中国大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前瞻[J]. 刘继同,袁敏. 社会工作. 2016(02)
[9]中国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与现代医生人文关怀型社会工作角色[J]. 刘继同. 人文杂志. 2016(04)
[10]心理支持服务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探索[J]. 许子婵,方香廷,仇兵奎. 晋中学院学报. 2016(01)
硕士论文
[1]小组工作介入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服务研究[D]. 吴雪楠.辽宁大学 2016
[2]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研究[D]. 丁钰.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0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4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