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下网络谣言治理策略对谣言传播意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2:07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容易滋生网络谣言。厘清网络谣言的群体传播过程,并揭示辟谣机制和威慑机制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效果与作用路径,对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环境下的舆情管理能力和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治理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研究整合威慑理论、说服传播理论和从众理论,构建谣言治理策略、从众和网络谣言传播意愿间的关系模型。选取2019年以来的三个典型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示例,通过基于场景的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从众的两个维度,即降低个人认知和模仿他人是网络传谣的影响要素,同时辟谣感知与威慑感知对从众的两个维度产生差异性抑制作用,即辟谣感知负向影响降低个人认知,而威慑感知负向影响模仿他人;同时辟谣感知和威慑感知均对传谣意愿有抑制作用。
【文章来源】:情报杂志. 2020,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模型
根据图2假设检验结果,整体模型的累计解释总方差变异为0.455,控制变量的解释度为0.059,表明39.6%的传谣意愿可以由模型中的构念进行解释。结果表明,降低个人认知(β=0.233,p<0.001)和模仿他人(β=0.227,p<0.001)对网络谣言传播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1a和H1b支持。辟谣感知(β=-0.261,p<0.001)和威慑感知(β=-0.173,p<0.001)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意愿,假设H2和H4支持。同时,辟谣感知和威慑感知对从众的两个维度产生不同的作用机制,辟谣感知减少网民降低个人认知(β=-0.212,p<0.001),假设H3a支持,但是与模仿他人的关系不显著(β=-0.070,p>0.05),假设H3b未被验证;威慑感知减少网民模仿他人(β=-0.213,p<0.01),假设H5b支持,但是与降低个人认知的关系不显著(β=-0.050,p>0.05),假设H5a未被验证。此外,控制变量焦虑对传谣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β=0.234,p<0.001)。根据控制变量分析结果,情境对于网络谣言传播意愿的影响不显著(β=0.007,p>0.05),表明本研究选取的三类突发公共事件谣言情境下的网络谣言传播意愿无显著性差别。据此,本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情境普适性。3.3 事后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荐解释对改变用户行为意向的研究——基于传播说服理论的视阈[J]. 李治,孙锐. 中国软科学. 2019(06)
[2]基于节点从众博弈的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J]. 刘亚州,潘晓中,付伟. 计算机工程. 2018(10)
[3]突发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谣言的辟谣策略研究——以太伏中学事件为例[J]. 唐雪梅,赖胜强. 情报杂志. 2018(09)
[4]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J]. 曾润喜,陈创.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7)
[5]惩罚机制对网络谣言识别行为的影响研究[J]. 张会平,郭昕昊,汤志伟. 情报杂志. 2016(12)
[6]基于微博的个体持续度舆论动力学研究[J]. 何玉梅,齐佳音,刘慧丽. 情报科学. 2015(12)
[7]公共突发事件中微博谣言的机制与治理——以H7N9事件为例[J]. 翁士洪,顾佩丽. 电子政务. 2015(10)
[8]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研究[J]. 兰月新,董希琳,苏国强,赵红培. 图书情报工作. 2014(09)
[9]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机机制研究述评[J]. 赵娜,李永鑫,张建新. 心理科学. 2013(04)
[10]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J]. 王国华,汪娟,方付建. 情报杂志. 2011(10)
本文编号:3550457
【文章来源】:情报杂志. 2020,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模型
根据图2假设检验结果,整体模型的累计解释总方差变异为0.455,控制变量的解释度为0.059,表明39.6%的传谣意愿可以由模型中的构念进行解释。结果表明,降低个人认知(β=0.233,p<0.001)和模仿他人(β=0.227,p<0.001)对网络谣言传播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1a和H1b支持。辟谣感知(β=-0.261,p<0.001)和威慑感知(β=-0.173,p<0.001)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意愿,假设H2和H4支持。同时,辟谣感知和威慑感知对从众的两个维度产生不同的作用机制,辟谣感知减少网民降低个人认知(β=-0.212,p<0.001),假设H3a支持,但是与模仿他人的关系不显著(β=-0.070,p>0.05),假设H3b未被验证;威慑感知减少网民模仿他人(β=-0.213,p<0.01),假设H5b支持,但是与降低个人认知的关系不显著(β=-0.050,p>0.05),假设H5a未被验证。此外,控制变量焦虑对传谣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β=0.234,p<0.001)。根据控制变量分析结果,情境对于网络谣言传播意愿的影响不显著(β=0.007,p>0.05),表明本研究选取的三类突发公共事件谣言情境下的网络谣言传播意愿无显著性差别。据此,本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情境普适性。3.3 事后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荐解释对改变用户行为意向的研究——基于传播说服理论的视阈[J]. 李治,孙锐. 中国软科学. 2019(06)
[2]基于节点从众博弈的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J]. 刘亚州,潘晓中,付伟. 计算机工程. 2018(10)
[3]突发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谣言的辟谣策略研究——以太伏中学事件为例[J]. 唐雪梅,赖胜强. 情报杂志. 2018(09)
[4]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J]. 曾润喜,陈创.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7)
[5]惩罚机制对网络谣言识别行为的影响研究[J]. 张会平,郭昕昊,汤志伟. 情报杂志. 2016(12)
[6]基于微博的个体持续度舆论动力学研究[J]. 何玉梅,齐佳音,刘慧丽. 情报科学. 2015(12)
[7]公共突发事件中微博谣言的机制与治理——以H7N9事件为例[J]. 翁士洪,顾佩丽. 电子政务. 2015(10)
[8]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研究[J]. 兰月新,董希琳,苏国强,赵红培. 图书情报工作. 2014(09)
[9]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机机制研究述评[J]. 赵娜,李永鑫,张建新. 心理科学. 2013(04)
[10]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J]. 王国华,汪娟,方付建. 情报杂志. 2011(10)
本文编号:3550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5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