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集体行动中话语与符号性行为的文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2 10:14

  本文关键词:集体行动中话语与符号性行为的文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对大同“跪留市长”集体行动的实地调查,本文试图探讨在集体行动的组织和过程中,行动组织者是通过何种策略激发市民参与的?集体行动参与者如何寻找行动的合法性?为什么在同一行动中可以存在理性和传统惯习两种反差较大的行为方式?集体行动中体现出的话语和符号是在怎样的一种文化背景下生成的?笔者透过文化社会学视角,对大同“跪留市长”这场集体行动进行历时性的描述,从行动修辞策略、行动合法性依据和行动中的惯习三个维度出发对集体行动中话语修辞和符号资源进行了分析。首先,在集体行动的动员策略中,笔者总结出行动组织者在行动过程中没有采用直接表达诉求的话语体系,而是使用“隐藏的文本”和“弱者的武器”这样的行动策略;其次,整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有条不紊地在政府和法律限定的框架内进行着,行动参与者通过在游行进程中建立突生规范,引用政治权威挣脱了合法性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成了一种安全空间的场域;第三,“跪留市长”事件中行动参与者的话语策略与符号性行为,还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惯习。作为长时间沉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延续的斗争传统和与“讨个说法”相关联的政府道义基础,在很多层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集体行动参与者的思考方式和社会行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他们会不假思索地依照内化的文本做出几乎是本能的反应——通过集体行动表达群体利益的诉求。最终笔者得出结论:集体行动的参加者所面对的文化资源库中所具有的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脚本,而是许多相互关联或不甚相干,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符号、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传统的组合。但是,回答上述问题的目的并不在于增进对这场集体行动的细节了解,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探讨集体行动中普通存在的、具有共性的话语策略和符号行为,从文化视角拓宽研究集体行动动员机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体行动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解释文化传统对集体行动的功能。
【关键词】:跪留市长 集体行动 话语策略 符号行为 文化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文献综述10-13
  • 1.1.1 国外早期的社会运动思想10-11
  • 1.1.2 国外文化视角下的集体行动相关理论11-12
  • 1.1.3 国内文化视角下关于集体行动的相关研究12-13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设计14-19
  • 1.3.1 理论框架14-16
  • 1.3.2 方法程序16-19
  • 第2章 行动修辞策略:隐藏的文本与弱者的武器19-29
  • 2.1 最初的发起:从无人响应到万人签名19-22
  • 2.1.1 导火索:预期突变的调任19-20
  • 2.1.2 群体利益的分化与共识20-21
  • 2.1.3 从网上呼吁到集会签名21-22
  • 2.2 上街游行与跪留市长——民意爆发的顶点22-28
  • 2.2.1 认同感的建构——隐藏的文本23-26
  • 2.2.2 情感或利益的诉求与表征——弱者的武器26-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行动合法性依据的建构29-37
  • 3.1 突生规范的形成29-33
  • 3.1.1 意识形态的束缚29-31
  • 3.1.2 草根行动者的推导31-33
  • 3.2 政治权威的引用33-35
  • 3.3 本章小结35-37
  • 第4章 行动中的惯习37-41
  • 4.1 延续的斗争传统37-38
  • 4.2 “讨个说法”38-39
  • 4.3 本章小结39-41
  • 结论41-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7-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可;文学符号性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朱永海;聂竹明;施勇;张新明;;符号性学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李亚英;从语言的符号性谈语文学习[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刚强;;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的艺术特征探析[J];前沿;2013年14期

5 牛翔;;浅析影像传播中的符号性[J];才智;2011年20期

6 余红;金朝明;黄代佳;刘思琴;;浅析大学校徽的符号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8期

7 徐亮;语言的符号性与文学言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章礼霞;语言符号性的双重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胡易容;;论图像的符号性——驳米切尔图像转向论的“后符号学”命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0期

10 陈鹏;;解读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远坤;;试论饮食、自然与生命的安康及精神性[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C];2004年

2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科学技术:符号性社会事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郭国松;一次具有符号性意义的司法实践[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特约记者 胡莹 ;为何农民依然求助迷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鹏飞;集体行动中话语与符号性行为的文化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吴婷婷;烟草的符号性隐喻及其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李燕;个人价值观对自我符号性商品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4 赵宏宇;“线”在雕塑空间中的应用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海明;论消费社会中的广告修辞幻象[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集体行动中话语与符号性行为的文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9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