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水平对城镇女性就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20:48
近年来,最低工资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003年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第7次部务会议中通过《最低工资规定》,并在2004年初实行,该规定旨在对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是比较偏弱的一方,所以研究最低工资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差异性无疑是研究中国当前女性就业一个极好的视角,同时也能反映我国女性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这为完善最低工资政策、促进女性就业提供有益的思路。本文选取了2005年-2017年全国31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以下分析:一方面从年份、地区、受教育程度和行业四个维度分析了女性就业的现状。其中行业维度又从各行业女性就业比例和各行业女性就业占女性就业总数比例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女性就业量正逐年上升,广东省女性就业量最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就业者比率占全国45%,高中以上女性就业者占比在逐年增加。住宿餐饮业就业女性比例超过60%,社会卫生保障福利业女性就业比例超过50%,制造业女性达到女性总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中加入人口、经济、家庭等控制变量,从行业、受教育程度两个层面研究了最低工...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行业城镇女性在总行业城镇女性占比图
趋势一直稳步向前。能看出来,这些行业逐渐适应女性就业者,虽不能完全和男性就业者一致,但女性就业者逐渐往这些行业转移。从各行业间城镇女性就业的时期趋势看,除制造业、釆掘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四个行业女性就业比例逐年减少,其余行业的女性就业比逐渐增加。下图为每个行业城镇女性就业占各行业城镇总就业量的比例,图形可以反映每个行业之间的城镇男女就业性别比例及历年来比例增减情况。为了图形可视化效果优良,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四年的城镇女性就业比例情况见下图:图3-6历年各行业城镇女性就业占比柱形图注:除了上述所说的19个行业类型,图中I0代表全行业。总体来看,城镇女性就业比例相比于城镇男性就业比例偏低,在38%左右。只有六个行业出现了50%的情况。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四个行业女性占比在50%左右。在这四个行业中,女性劳动0%10%20%30%40%50%60%70%80%I0I2I4I6I8I10I12I14I16I182005200920132017
图 3-9 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及增量图 图 3-9 中表明,全国每年平均最低工资的增长速度不平稳,最高时达到 21%,最低为 4%,说明我国最低工资水平的增长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工资水平在不断增长。最低工资水平的制定是根据就业情况、社会保障、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增长速度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60007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子女照料、家庭负债与已婚女性就业——基于Becker家庭决策模型的微观实证[J]. 郭新华,江河.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9(05)
[2]论当前社会女性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 尹凤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8)
[3]最低工资政策的城镇家庭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 段志民,郝枫. 统计研究. 2019(07)
[4]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实证研究——基于CRITIC-熵权法客观赋权的动态组合测算[J]. 吴忠,关娇,何江. 当代经济科学. 2019(03)
[5]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J]. 张世伟,韩笑. 人口学刊. 2019(03)
[6]市场经济视域下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以女性就业为例[J]. 张波.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5)
[7]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的问题研究[J]. 张燕,张晓婉.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3)
[8]是谁推动了中国女性就业?——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J]. 李蕾. 人口与发展. 2017(05)
[9]最低工资标准的资源错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 刘贯春,陈登科,丰超.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10]最低工资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J]. 马双,李雪莲,蔡栋梁. 经济研究. 2017(06)
博士论文
[1]我国城镇女性劳动供给研究[D]. 陈漫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 张然然.辽宁大学 2017
[2]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D]. 王莹.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 吴游.浙江财经大学 2015
[4]我国延迟退休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分析[D]. 厉彦青.山东大学 2014
[5]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研究[D]. 王东勇.湖南大学 2014
[6]美国女性就业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1960-1980年)[D]. 王英超.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就业歧视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影响的研究[D]. 王峤.中国海洋大学 2009
[8]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 智建丽.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7536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行业城镇女性在总行业城镇女性占比图
趋势一直稳步向前。能看出来,这些行业逐渐适应女性就业者,虽不能完全和男性就业者一致,但女性就业者逐渐往这些行业转移。从各行业间城镇女性就业的时期趋势看,除制造业、釆掘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四个行业女性就业比例逐年减少,其余行业的女性就业比逐渐增加。下图为每个行业城镇女性就业占各行业城镇总就业量的比例,图形可以反映每个行业之间的城镇男女就业性别比例及历年来比例增减情况。为了图形可视化效果优良,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四年的城镇女性就业比例情况见下图:图3-6历年各行业城镇女性就业占比柱形图注:除了上述所说的19个行业类型,图中I0代表全行业。总体来看,城镇女性就业比例相比于城镇男性就业比例偏低,在38%左右。只有六个行业出现了50%的情况。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四个行业女性占比在50%左右。在这四个行业中,女性劳动0%10%20%30%40%50%60%70%80%I0I2I4I6I8I10I12I14I16I182005200920132017
图 3-9 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及增量图 图 3-9 中表明,全国每年平均最低工资的增长速度不平稳,最高时达到 21%,最低为 4%,说明我国最低工资水平的增长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工资水平在不断增长。最低工资水平的制定是根据就业情况、社会保障、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增长速度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60007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子女照料、家庭负债与已婚女性就业——基于Becker家庭决策模型的微观实证[J]. 郭新华,江河.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9(05)
[2]论当前社会女性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 尹凤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8)
[3]最低工资政策的城镇家庭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 段志民,郝枫. 统计研究. 2019(07)
[4]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实证研究——基于CRITIC-熵权法客观赋权的动态组合测算[J]. 吴忠,关娇,何江. 当代经济科学. 2019(03)
[5]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J]. 张世伟,韩笑. 人口学刊. 2019(03)
[6]市场经济视域下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以女性就业为例[J]. 张波.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5)
[7]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的问题研究[J]. 张燕,张晓婉.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3)
[8]是谁推动了中国女性就业?——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J]. 李蕾. 人口与发展. 2017(05)
[9]最低工资标准的资源错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 刘贯春,陈登科,丰超.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10]最低工资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J]. 马双,李雪莲,蔡栋梁. 经济研究. 2017(06)
博士论文
[1]我国城镇女性劳动供给研究[D]. 陈漫雪.东北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 张然然.辽宁大学 2017
[2]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D]. 王莹.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 吴游.浙江财经大学 2015
[4]我国延迟退休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分析[D]. 厉彦青.山东大学 2014
[5]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研究[D]. 王东勇.湖南大学 2014
[6]美国女性就业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1960-1980年)[D]. 王英超.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就业歧视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影响的研究[D]. 王峤.中国海洋大学 2009
[8]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 智建丽.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7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9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