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3:24
改革开放已近40年,中国社会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刚过去的十九大的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社区矫正这项制度确立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未成年犯罪问题,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也越来越重视,矫正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断地提高,东北地区属于社区矫正发展的后发地区,目前对于东北地区的社区矫正的研究更多通过“社区服务与建设”的中观层面以及“社区矫正制度建设与优化”的宏观层面去进行的,对于矫正服务对象本身尚且缺乏微观层面的个体研究。笔者于实习期间参与了长春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承接的长春市司法矫正示范服务项目,系统地了解和实践了矫正社会工作,基于此,本文研究立足于本土矫正社会工作,深入了解和分析长春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现状,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以人在环境中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坚持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帮助矫正对象重新认识自我,重塑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区矫正生活,更好地再社会化,回归社会。本文为项目个案服务部分的总结报告...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访谈法
1.3.2 个案研究法
1.3.3 文献研究法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
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2.1.1 国外司法社会工作
2.1.2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
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2.1 司法社会工作的特征与问题
2.2.2 国内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3.1 理论基础
3.1.1 人在情景中理论
3.1.2 优势视角理论
3.2 概念界定
3.2.1 社区矫正
3.2.2 未成年犯罪
3.2.3 个案工作
3.2.4 矫正社会工作
第4章 需求评估及项目设计
4.1 服务对象
4.2 需求评估
4.2.1 家庭关系的需求
4.2.2 就业获得的需求
4.2.3 社区接纳的需求
4.2.4 福利认可的需求
4.3 项目设计
4.3.1 个案目标
4.3.2 项目设计
第5章 个案服务的实施
5.1 第一次服务:评估案主,建立关系
5.2 第二次服务:自我反思,学习法律
5.3 第三次服务:情景再现,温暖家庭
5.4 第四次服务:互帮互助,和谐邻里
5.5 第五次服务:链接资源,就业培训
5.6 第六次服务:增强信心,回归社会
第6章 个案评估
6.1 评估方法
6.2 评估与分析
6.2.1 过程评估
6.2.2 结果评估
第7章 反思及总结
7.1 去标签与社区融入
7.2 消除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
7.3 积极就业回归社会
7.4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恢复性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实效——以社区矫正制度为例[J]. 彭琨. 法制与经济. 2017(01)
[2]修复、矫治与分控:社区矫正机能三重性辩证及其展开[J]. 李川. 中国法学. 2015(05)
[3]中日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比较研究[J]. 田兴洪. 法学杂志. 2015(01)
[4]司法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矫治的必要性[J]. 艾强. 学理论. 2014(23)
[5]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路径选择——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 郭晓红. 法学杂志. 2014(07)
[6]中国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及其践行思考[J]. 屈学武.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10)
[7]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借鉴[J]. 杨旭. 学术交流. 2013(03)
[8]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基于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J]. 沈黎. 社会工作. 2012(02)
[9]司法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及其范畴——以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为中心[J]. 张善根.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1(05)
[10]国外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之启示[J]. 张芝芳,张晶.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本文编号:3603500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访谈法
1.3.2 个案研究法
1.3.3 文献研究法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
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2.1.1 国外司法社会工作
2.1.2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
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2.1 司法社会工作的特征与问题
2.2.2 国内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3.1 理论基础
3.1.1 人在情景中理论
3.1.2 优势视角理论
3.2 概念界定
3.2.1 社区矫正
3.2.2 未成年犯罪
3.2.3 个案工作
3.2.4 矫正社会工作
第4章 需求评估及项目设计
4.1 服务对象
4.2 需求评估
4.2.1 家庭关系的需求
4.2.2 就业获得的需求
4.2.3 社区接纳的需求
4.2.4 福利认可的需求
4.3 项目设计
4.3.1 个案目标
4.3.2 项目设计
第5章 个案服务的实施
5.1 第一次服务:评估案主,建立关系
5.2 第二次服务:自我反思,学习法律
5.3 第三次服务:情景再现,温暖家庭
5.4 第四次服务:互帮互助,和谐邻里
5.5 第五次服务:链接资源,就业培训
5.6 第六次服务:增强信心,回归社会
第6章 个案评估
6.1 评估方法
6.2 评估与分析
6.2.1 过程评估
6.2.2 结果评估
第7章 反思及总结
7.1 去标签与社区融入
7.2 消除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
7.3 积极就业回归社会
7.4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恢复性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实效——以社区矫正制度为例[J]. 彭琨. 法制与经济. 2017(01)
[2]修复、矫治与分控:社区矫正机能三重性辩证及其展开[J]. 李川. 中国法学. 2015(05)
[3]中日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比较研究[J]. 田兴洪. 法学杂志. 2015(01)
[4]司法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矫治的必要性[J]. 艾强. 学理论. 2014(23)
[5]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路径选择——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 郭晓红. 法学杂志. 2014(07)
[6]中国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及其践行思考[J]. 屈学武.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10)
[7]美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借鉴[J]. 杨旭. 学术交流. 2013(03)
[8]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基于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J]. 沈黎. 社会工作. 2012(02)
[9]司法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及其范畴——以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为中心[J]. 张善根.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1(05)
[10]国外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之启示[J]. 张芝芳,张晶.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本文编号:360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0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