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富宁县何家湾苗族当代跨国婚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8:45
跨国婚姻现象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交往日益密切,两国边民通婚现象日渐频繁。以往研究多受制于现代民族国家地理去理解中越边境跨国婚姻,认为中越边境跨国婚姻是婚姻主体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缔结,跨国婚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极方面,有忽略历史和社会文化基础的风险。从国家层面分析其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主位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的苗族村寨——云南省富宁县何家湾进行田野调查,以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了解嫁入当地的越南女性的生活状态。借用婚姻交换理论和布迪厄的婚姻策略理论对何家湾跨国婚姻进行分析,在历史和族群文化空间中去理解其婚姻关系中互惠原则的体现和婚姻交换结构;探讨当地跨国婚姻形成的原因和嫁入当地的越南女性在新的国家语境下的生活现状和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发现,中越边境跨国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普遍且历史久远,何家湾的跨国婚姻作为跨国族群的内婚相比于边境地区其他跨国婚姻类型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其女性单一性的流动与两国的历史、政治和经济紧密相关。何家湾的跨国婚姻是婚姻主体在社区内男女性别比失衡和当下两国经济差异的...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理论综述
(一)相关理论
(二)中越跨国婚姻研究
(三)相关概念
三、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1章 村落及婚姻概况
1.1 村落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生态
1.1.2 人口构成与教育状况
1.1.3 经济生活
1.2 村落婚姻概况
1.2.1 村落整体婚姻概况
1.2.2 村落跨国婚姻现状
1.3 跨国婚姻的缔结
1.3.1 自由恋爱
1.3.2 熟人介绍
1.3.3 其他方式
1.4 婚姻关系的确立
小结
第2章 跨国族群的文化共享
2.1 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2.2 同族同源的民族文化
2.3 频繁的经济交往
2.4 中越人口迁移
小结
第3章 越南媳妇多重身份的交织
3.1 “傲慢”的本地媳妇
3.2 “自卑”的越南媳妇
3.2.1 多种偏见与防备
3.2.2 “我们是黑户”
3.3 有户口的“越南人”
小结
第4章 生存空间的拓展:从越南姑娘到中国媳妇
4.1 婚姻与身份的转化
4.1.1 结婚对象的选择
4.1.2 从女孩到母亲
4.1.3 “外人”到家人
4.1.4 家庭地位的提升与巩固
4.2 新关系网络的建立
4.2.1 新关系网络的建立
4.2.2 与娘家的联系
4.3 “夹缝”中的生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内陆山区中越跨国婚姻家庭形塑机制研究——以大别山区红安、大悟两县为例[J]. 郑进. 人口与社会. 2018(05)
[2]中越边境跨国婚姻产生的社会基础——以广西龙州县G村为例[J]. 陶自祥. 人口与社会. 2017(03)
[3]滇桂边境地区跨境婚姻的现状、特征与原因[J]. 梁海艳,代燕,骆华松. 热带地理. 2017(02)
[4]难以跨越的边界:中国中部山区跨国婚姻女性身份呈现——基于鄂东北红安、大悟两县越南媳妇的调查[J]. 孙秋云,郑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5]21世纪以来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研究述评[J]. 欧海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6]喜马拉雅生态-社会文化的整体性——兼论云南梅里藏区区域研究的路径与方法[J]. 沈海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7)
[7]脱嵌与悬浮:越南媳妇的关系网络的建构及其困境——以鄂东北四村为例[J]. 郑进.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6)
[8]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婚姻调查与分析——以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木央镇为例[J]. 方天建. 民族学刊. 2015(06)
[9]布迪厄“婚姻策略”概念评析——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视角[J]. 徐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10]中越边境地区跨境非法婚姻探析——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跨境非法婚姻现状调查[J]. 马洪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 石茂明.中央民族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龙村景颇族跨国婚姻研究[D]. 李海芳.云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32588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理论综述
(一)相关理论
(二)中越跨国婚姻研究
(三)相关概念
三、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1章 村落及婚姻概况
1.1 村落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生态
1.1.2 人口构成与教育状况
1.1.3 经济生活
1.2 村落婚姻概况
1.2.1 村落整体婚姻概况
1.2.2 村落跨国婚姻现状
1.3 跨国婚姻的缔结
1.3.1 自由恋爱
1.3.2 熟人介绍
1.3.3 其他方式
1.4 婚姻关系的确立
小结
第2章 跨国族群的文化共享
2.1 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2.2 同族同源的民族文化
2.3 频繁的经济交往
2.4 中越人口迁移
小结
第3章 越南媳妇多重身份的交织
3.1 “傲慢”的本地媳妇
3.2 “自卑”的越南媳妇
3.2.1 多种偏见与防备
3.2.2 “我们是黑户”
3.3 有户口的“越南人”
小结
第4章 生存空间的拓展:从越南姑娘到中国媳妇
4.1 婚姻与身份的转化
4.1.1 结婚对象的选择
4.1.2 从女孩到母亲
4.1.3 “外人”到家人
4.1.4 家庭地位的提升与巩固
4.2 新关系网络的建立
4.2.1 新关系网络的建立
4.2.2 与娘家的联系
4.3 “夹缝”中的生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内陆山区中越跨国婚姻家庭形塑机制研究——以大别山区红安、大悟两县为例[J]. 郑进. 人口与社会. 2018(05)
[2]中越边境跨国婚姻产生的社会基础——以广西龙州县G村为例[J]. 陶自祥. 人口与社会. 2017(03)
[3]滇桂边境地区跨境婚姻的现状、特征与原因[J]. 梁海艳,代燕,骆华松. 热带地理. 2017(02)
[4]难以跨越的边界:中国中部山区跨国婚姻女性身份呈现——基于鄂东北红安、大悟两县越南媳妇的调查[J]. 孙秋云,郑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5]21世纪以来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研究述评[J]. 欧海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6]喜马拉雅生态-社会文化的整体性——兼论云南梅里藏区区域研究的路径与方法[J]. 沈海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7)
[7]脱嵌与悬浮:越南媳妇的关系网络的建构及其困境——以鄂东北四村为例[J]. 郑进.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6)
[8]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婚姻调查与分析——以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木央镇为例[J]. 方天建. 民族学刊. 2015(06)
[9]布迪厄“婚姻策略”概念评析——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视角[J]. 徐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10]中越边境地区跨境非法婚姻探析——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跨境非法婚姻现状调查[J]. 马洪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 石茂明.中央民族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龙村景颇族跨国婚姻研究[D]. 李海芳.云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32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3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