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人的存在方式的拓展
发布时间:2022-12-24 09:58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因互联网的产生和存在而日益变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复合体。人是历史性、客观性、现实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方式主要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深刻地变革和重塑人自身;同时,又通过衍生人类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反思来不断拓展其存在方式。必须注意的是,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拓展,不仅要强调人的存在的个性化,而且更应强调人的存在的整体化。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生存方式
1.1 人的生产方式的拓展
1.2 人的生产范围的拓展
1.3 人的生活方式的拓展
2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交往方式
2.1 人的交往时空的拓展
2.2 人的交往能力的拓展
2.3 人的交往价值的拓展
3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组织方式
3.1 人的组织规模的拓展
3.2 人的组织关系的拓展
3.3 人的组织信息的拓展
4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思维方式
4.1 人的思维结构的拓展
4.2 人的思维功能的拓展
4.3 人的思维方法的拓展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自信背景下网络文化安全探讨[J]. 卢成观,黄德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J]. 卢成观,李文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3]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内涵与构建路径[J]. 王钰鑫.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6)
[4]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学理意义和建设思想[J]. 杨凯,张辰.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5)
[5]“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的实践哲学[J]. 叶妮,王宏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林伯海,刘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8)
博士论文
[1]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 崔子修.中共中央党校 2004
本文编号:372598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生存方式
1.1 人的生产方式的拓展
1.2 人的生产范围的拓展
1.3 人的生活方式的拓展
2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交往方式
2.1 人的交往时空的拓展
2.2 人的交往能力的拓展
2.3 人的交往价值的拓展
3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组织方式
3.1 人的组织规模的拓展
3.2 人的组织关系的拓展
3.3 人的组织信息的拓展
4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拓展了人的思维方式
4.1 人的思维结构的拓展
4.2 人的思维功能的拓展
4.3 人的思维方法的拓展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自信背景下网络文化安全探讨[J]. 卢成观,黄德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J]. 卢成观,李文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3]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内涵与构建路径[J]. 王钰鑫.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6)
[4]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学理意义和建设思想[J]. 杨凯,张辰.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5)
[5]“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的实践哲学[J]. 叶妮,王宏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林伯海,刘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8)
博士论文
[1]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 崔子修.中共中央党校 2004
本文编号:3725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72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