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下的以人为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12:1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下的以人为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新阶段,人的发展是一个热点问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的地位和价值被忽视,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关注人的权利,实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人类谋幸福。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党执政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本文从人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出发,研究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阐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视角下的以人为本的内涵,以及以人为本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以人学思想这一主线,层层递进,重点探索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下的以人为本。首先介绍了人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有近代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并从其视角出发,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内容及二者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阐述了以人为本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过程。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研究以人为本,既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是新时期的重要体现和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地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学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C91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引言12-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6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4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7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7-19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理论背景19-25
  • 2.1 什么是“人学”与“人学思想”19
  • 2.2 近代西方文化中人学思想的表现形态19-22
  • 2.2.1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19-20
  • 2.2.2 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20-21
  • 2.2.3 空想社会主义:人的平等、全面发展21
  • 2.2.4 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21-22
  • 2.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思想的表现形态22-23
  • 2.3.1 “民为邦本”22-23
  • 2.3.2 “民贵君轻”23
  • 2.4. 小结23-25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25-32
  • 3.1 人的本质25-27
  • 3.1.1 内涵25
  • 3.1.2 劳动是人的类特性25-26
  • 3.1.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27
  • 3.2 人的主体性27-29
  • 3.2.1 主体的实践性27-28
  • 3.2.2 主体的能动性28
  • 3.2.3 主体的自为性28-29
  • 3.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9-31
  • 3.3.1 人的自由29-30
  • 3.3.2 人的全面发展30-31
  • 3.4 小结31-32
  • 第4章 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发展32-40
  • 4.1 以人为本中的“人”32-34
  • 4.1.1 “人”是现实的人32-33
  • 4.1.2 “人”是广大人民群众33-34
  • 4.2 以人为本中的“本”34-37
  • 4.2.1 “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4-35
  • 4.2.2 “本”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35-37
  • (1)物质需求35-36
  • (2)精神需求36
  • (3)人的价值体现的需求36-37
  • 4.3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关系37-39
  • 4.3.1 一致性37-39
  • 4.3.2 区别39
  • 4.4 小结39-40
  • 第5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0-50
  • 5.1 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为人民服务40-42
  • 5.1.1 人民利益至上40-41
  • 5.1.2 依靠人民41
  • 5.1.3 对人民负责41-42
  •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以人为本思想42-49
  • 5.2.1 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人民本位42-45
  • 5.2.2 江泽民的以人为本思想:执政为民45-46
  • 5.2.3 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46-48
  • 5.2.4 习近平的以人为本思想:人民主体48-49
  • 5.3 小结49-50
  • 结论与展望50-51
  • 1、结论50
  • 2、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本琦;;《和谐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的成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杨继瑞;论资本经济实现形式的二重性[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3 侯忠建;;邓小平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化创新性发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卢黎歌;王福益;陈晋;;对“以人为本”中“人”的几种理解的辨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海林;袁德红;;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群众观的历史嬗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曲春郊;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思想[J];当代思潮;2003年02期

7 郭更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跳出“历史周期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5期

8 荣开明;略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贡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韩庆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10 马福运;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域下的以人为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78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