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建构水平理论在人际吸引中的运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7-06-26 02:04

  本文关键词:建构水平理论在人际吸引中的运用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中国进入了全民“相亲”时代,但如何在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婚恋形式中增进男女双方的人际吸引还有待心理学的研究。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为理论背景,采用了模拟情境法、量表法、IAT内隐联想测试法,以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被试,探讨认知建构水平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首先通过15个简单描述句,启发两组被试对目标对象分别进行高、低两种水平认知建构,然后考察两组被试对目标对象的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即熟悉程度)与外显人际吸引;实验二通过模拟网络相亲情境,将同一个目标对象按高、低两种认知水平建构法同时呈现给被试,其中目标对象A的自我介绍抽象化、去情境化、包含核心特征,是高水平认知建构,目标对象B的自我介绍具体化、情境化、包含一些非核心特征,是低水平认知建构,从而考察在相亲情境下被试对两种目标对象的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即熟悉程度)与人际吸引(包含外显人际吸引与内隐人际吸引)。实验结果主要发现,心理距离上:(1)无论是被试经过启发按照高、低建构水平主动进行认知加工(实验一),还是被试被动接收进行高、低水平认知建构后再呈现的信息(实验二),低水平认知建构下被试都对目标对象的心理距离更近,即更加熟悉。(2)实验一中,“为什么/如何做”、“去情境化/情境化”两种操作类型可以显著操作被试的认知建构水平从而导致心理距离的变化,而“大分类/细分类”这种操作类型下当呈现材料与被试的认知加工习惯一致时操作效果显著,而当存在文化或习惯差异时则操作效果不显著。外显人际吸引上:(3)实验一中被试经过启发主动进行认知加工,且描述句为正性或无偏好时,低水平认知建构下心理距离拉近,外显人际吸引也增加。内隐人际吸引上:(4)实验二相亲情境时,被试对高水平认知建构呈现的目标对象A和低水平认知建构呈现的目标对象B的外显人际吸引无显著差别,但是内隐人际吸引显示高年级(研三,平均年龄25岁)被试更偏好高水平建构的自我介绍(即A),低年级(大一,平均年龄19岁)被试更偏好低水平建构的自我介绍(即B)。(5)对高水平认知建构呈现的目标对象A和低水平认知建构呈现的目标对象B的内隐人际吸引男女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年龄间存在交互作用,女生随着年龄增加婚恋认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显著变化,而男生的婚恋认知随年龄变化不及女生显著。
【关键词】:建构水平理论 人际吸引 心理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建构水平理论文献综述7-20
  • 1.1 建构水平理论的产生背景7-8
  • 1.1.1 对抽象心理表征的探索7
  • 1.1.2 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大小等认知维度的关系7-8
  • 1.1.3 建构水平理论的提出8
  • 1.2 建构水平理论的基本内容8-15
  • 1.2.1 高水平建构与低水平建构8-9
  • 1.2.2 心理距离概念的提出9-10
  • 1.2.3 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的相互作用关系10-15
  • 1.2.3.1 心理距离影响建构水平11-13
  • 1.2.3.2 建构水平影响心理距离13-15
  • 1.3 建构水平理论的价值与意义15-18
  • 1.3.1 建构水平理论在预测中的运用15-16
  • 1.3.2 建构水平理论在评估中的运用16-17
  • 1.3.3 建构水平理论与行为17-18
  • 1.4 国内研究现状18-20
  • 第二章: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20-26
  • 2.1 实践背景20-21
  • 2.1.1 中国进入相亲时代20
  • 2.1.2 相亲不相爱——理性挑选vs感性吸引20-21
  • 2.1.3 心理学在相亲中的研究内容——人际吸引21
  • 2.2 理论背景21-23
  • 2.2.1 时空近效应理论21-22
  • 2.2.2 相似性理论22
  • 2.2.3 外表的吸引力理论22
  • 2.2.4 互惠式好感理论22
  • 2.2.5 人际吸引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22-23
  • 2.3 本研究角度23-24
  • 2.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4-25
  • 2.4.1 研究目的24
  • 2.4.2 研究意义24-25
  • 2.5 研究假设25-26
  • 第三章:实验设计与过程26-32
  • 3.1 被试26
  • 3.2 材料26-27
  • 3.2.1 实验一文字材料26-27
  • 3.2.2 实验二文字材料27
  • 3.3 实验程序和仪器27
  • 3.4 实验过程27-32
  • 3.4.1 实验一27-29
  • 3.4.1.1 实验目的27-28
  • 3.4.1.2 实验设计28
  • 3.4.1.3 实验过程28-29
  • 3.4.2 实验二29-32
  • 3.4.2.1 实验目的29
  • 3.4.2.2 实验设计29-30
  • 3.4.2.3 实验过程30-32
  •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讨论32-43
  • 4.1 实验一的结果与讨论32-38
  • 4.1.1 被试情况32
  • 4.1.2 结果32-36
  • 4.1.3 讨论36-38
  • 4.2 实验二的结果与讨论38-43
  • 4.2.1 被试情况38-39
  • 4.2.2 结果39-41
  • 4.2.3 讨论41-43
  • 第五章:总讨论43-48
  • 5.1 实验结果总讨论43-45
  • 5.1.1 关于建构水平的操作类型43-44
  • 5.1.2 关于建构水平与人际吸引的关系44-45
  • 5.2 思考与启示45-46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46-48
  • 第六章:结论48-50
  • 6.1 建构水平与操作类型48
  • 6.2 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社会距离维度)48
  • 6.3 建构水平与人际吸引48-50
  • 第七章:参考文献50-52
  • 第八章:附录52-55
  • 8.1 实验一文字材料52-53
  • 8.2 实验二文字材料53-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友华;吕程;;剩女:一个建构失实的伪命题[J];学海;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建构水平理论在人际吸引中的运用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84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