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实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6:28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实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 儿童 言语欺凌


【摘要】:近年来,儿童欺凌问题开始逐渐在媒体上出现,个别报道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欺凌行为在儿童间频繁发生,给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学术界也从各个领域对儿童的欺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本文是针对儿童欺凌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选取儿童间的言语欺凌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所以将研究的问题聚焦在儿童言语欺凌行为,主要因为:一是在儿童欺凌行为中,言语欺凌行为的发生率最高;二是儿童言语欺凌行为作为一种软暴力,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三是儿童间的言语欺凌行为,相对来说严重程度比较低,干预效果比较明显。此外,本文是一个针对儿童个体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立足于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儿童的言语欺凌行为进行干预,纠正其不正确的认知,改善儿童在人际沟通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文明礼貌的沟通语言,提高自身沟通交往的能力。同时,笔者在暑期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参与南京市X社区儿童服务项目,在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参与X社区服务的孩子们,言语欺凌行为频繁发生,因而选取南京市X社区参与服务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选取小组工作方法为主要的介入方式,个案工作作为辅助,对X社区儿童言语欺凌行为进行干预。在小组工作的设计中,笔者主要运用社会学习理论中的实例楷模、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从认知、技巧两大方面,对儿童言语欺凌行为进行介入。同时结合小组工作方法中的鼓励、表扬等方法,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小组成员的行为改变进行及时的强化,提高小组工作的成效。此外,选取组员2作为个案的干预对象,通过与组员2进行的五次访谈,组员2在言语欺凌行为和言语沟通交往能力方面,相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活动效果的评估,本文综合采用了问卷法、观察法,从活动内容设置、服务对象改变两大方面进行评估。本文试图在有关儿童欺凌行为干预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工作领域出发,对儿童间的言语欺凌行为进行干预,在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于实务的过程中,尝试着进行一些专业化的发现与思考,为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运用,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本研究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缘由、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计划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进行概括性的说明: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以往关于儿童欺凌行为的干预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总结;第三部分: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分析。这一部分主要结合以往的研究以及笔者暑期专业实习的服务观察与记录,从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进行阐述;第四部分: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分析。这一部分先对介入的过程概要进行说明,然后对社会工作小组介入和个案的介入过程分别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主要从活动内容、服务对象言语欺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对服务进行效果评估。第六部分:总结与讨论。主要包括本文的发现,研究的不足以及笔者对社会工作发展方面的反思。
【关键词】:社会工作 儿童 言语欺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一、研究缘由10
  • 二、研究对象10-11
  • 三、研究意义11-12
  • 四、研究设计12-15
  • (一) 研究方法12
  • (二) 概念界定12-14
  • (三) 研究过程14-15
  •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2
  • 一、心理咨询取向的干预研究16-17
  • 二、同伴支持取向的干预研究17-18
  • 三、多层次取向的干预研究18-20
  • 四、社会工作取向的干预研究20
  • 五、对已有研究的总结20-22
  • 第三章 儿童言语欺凌行为分析22-31
  • 一、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原因22-28
  • (一) 个体因素22-23
  • (二) 同伴影响23-25
  • (三) 家庭原因25-26
  • (四) 学校原因26-27
  • (五) 社会原因27-28
  • 二、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危害28-30
  • (一) 对欺凌者的危害28-29
  • (二) 对受欺凌者的危害29
  • (三) 其他方面的危害29-30
  • 三、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言语欺凌行为的可行性分析30-31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分析31-48
  • 一、社会工作介入过程概要31-32
  • 二、小组工作介入分析32-42
  • (一) 介入的理论方法32-33
  • (二) 介入的目标33
  • (三) 小组成员招募33-34
  • (四) 介入过程分析34-42
  • 1. 小组开始:关系建立34-35
  • 2. 认知初探35-37
  • 3. 行为示范37-38
  • 4. 行为强化38-40
  • 5. 认知重塑40-41
  • 6. 小组结束:效果延展41-42
  • (五) 小组工作反思42
  • 三、个案工作介入分析42-48
  • (一) 介入的方法42-43
  • (二) 介入过程分析43-46
  • (三) 个案工作反思46-48
  •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48-50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50-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58-62
  • 附录一:活动签到表58-59
  • 附录二:活动观察表59-60
  • 附录三:服务记录表60-61
  • 附录四:活动评估表61-62
  • 致谢62-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玲玲,张文娟,李小玲;同伴支持:学校欺负干预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2 张海燕,刘丽;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期

3 蔡艳;论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影响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4期

4 曹晓刚,冯夏婷;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1期

5 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年06期

6 刘晓梅;;以复和措施处理校园欺凌问题[J];青年研究;2007年07期

7 许明;;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其解决对策[J];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8 张蔚;张文新;;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干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2期

9 张文新;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黄海燕;金艾裙;;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青少年攻击行为矫正的探索[J];社会工作;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妍;小学生欺负行为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周海咏;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宫秀丽;中小学教师对学校欺负的认识与态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魏晓娟;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婉秋;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海燕;小学生欺负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7 黄会欣;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张莉;社会工作方法在福利院孤残儿童欺凌行为中的运用[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6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26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