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中穆斯林的城市文化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4:30
本文关键词:西宁市湟中穆斯林的城市文化适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湟中穆斯林 东关回族社区 族群边界 文化适应
【摘要】:在西宁市居住的湟中穆斯林因其地域特色强,在语言、宗教仪式、通婚圈等方面区别于西宁市穆斯林,并与穆斯林内部的各个族群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族群边界。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湟中穆斯林迁移的形式、迁移后的居住地以及经济活动不同。湟中穆斯林因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感迁移到东关回族社区,并呈现出了聚居的格局,这样的居住格局不仅增强了湟中穆斯林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而且突显了他们的文化特性,使其在西宁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旨在了解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湟中穆斯林迁移到西宁东关后,以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面对城市文化,在以汉族为主导的主流文化和西宁市本地穆斯林为主导的穆斯林主流文化,以及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族群文化差异共同影响下进行的文化适应。在具体的研究中运用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分析等的方法,从时间跨度做纵向的历史比较,以迁移来之后的发展为横向视角,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横交错中分析在西宁的湟中穆斯林的生计方式、教育、婚姻、宗教等方面的变化历程,来突显湟中穆斯林的城市文化适应。
【关键词】:湟中穆斯林 东关回族社区 族群边界 文化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8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0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12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13-18
- 第四节 理论视角的切入18-20
-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和现状20-29
- 第一节 点、线、面的结合20-23
- 第二节 湟中穆斯林和西宁穆斯林23-25
- 第三节 走进西宁的湟中穆斯林25-29
- 第三章 镜中我29-36
- 第一节 族群边界和相互影响29-32
- 第二节 湟中穆斯林眼中的西宁穆斯林32-34
- 第三节 西宁穆斯林眼中的湟中穆斯林34-36
- 第四章 城市中的文化适应36-68
- 第一节 生计36-40
- 第二节 婚姻40-48
- 一、婚姻形式的变迁40-47
- 二、婚姻文化的开放性和适应性47-48
- 第三节 教育48-59
- 一、家族式教育——传统经堂教育的变体50-55
- 二、当传统遇上现代,女学应何去何从55-58
- 三、学校教育58-59
- 第四节 宗教59-68
- 一、两难的境地59-61
- 二、宗教仪式的举行61-66
- 三、从心知肚明到心照不宣——教派问题66-68
- 第五章 远山与近水的呼唤68-72
- 第一节 城市梦、归园田居68-69
- 第二节 变迁与传承69-72
- 参考文献72-7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明良;西北回族、撒拉族经堂教育及其历史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03期
2 党明德;张婷;;中国家族教育的特点[J];齐鲁学刊;2007年06期
3 王平;李媚宇;;对临夏市回族传统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526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2661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