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归属感与公正类型对冲突解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7 21:10
本文关键词:群体归属感与公正类型对冲突解决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惩罚性公正 恢复性公正 群体归属感 群体偏见
【摘要】:关于什么是公正的讨论,从古至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诠释。前人对公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惩罚性公正领域,关注对施暴者进行严厉的惩罚。近年来对恢复性公正的研究为公正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恢复性公正关注的是通过补偿或者建设性的惩罚方式对冲突各方的关系进行修复。大量国内外学者关注惩罚性公正与恢复性公正这两种实现公正的不同倾向(Wenzel, Okimoto, Feather,Platow,2008)也有不少学者探讨影响个体对不同公正偏好的因素。但国内尚未有研究基于群体偏见理论,从群体角度出发,关注冲突发生后不同群体的公正偏好,及高群体归属感被试对公正适合度和对未来冲突的态度。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以下几点:其一,验证弱势群体的内群体成员在冲突发生后的公正选择倾向;其二,检验群体归属感对个体的公正偏好是否有影响;其三,考察施暴者群体如何对受害者的惩罚性公正要求做出反应,受害者群体如何面对施暴者的恢复性公正要求。 本研究包括研究一、研究二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设置内群体为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冲突情境,让被试对惩罚性公正和恢复性公正相应问题做出回答,研究发现,相比内群体为受害者情境,内群体成员为施暴者情境下,被试的惩罚性公正得分更低,恢复性公正得分更高;研究二采用2(冲突情境:小贩打城管、城管打小贩)×2(公正类型:恢复性公正、惩罚性公正)被试间实验设计,让被试就四种情境下的公正判决适合度做答,并对群体间未来可能的冲突进行预测,数据表明被试在面对不同的公正判决时,其公正判决适合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被试对未来冲突预测的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一系列实验材料,包括冲突情境、公正、公正适合度、冲突预测及群体归属感材料对南京地区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并通过群体归属感材料区分出内群体成员代表。 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一和研究二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群体归属感对个体的公正偏好没有影响,但在不同冲突情境中,群体归属感对个体的惩罚性公正、恢复性公正偏好程度存在显著影响。 第二,如果施暴者为一般的平民(内群体),而受害者为权势一方,被试倾向于选择恢复性公正;如果施暴者为权势一方(外群体),而受害者为一般的平民,被试倾向于选择惩罚性公正。 第三,当由外群体成员提出的冲突解决策略(即惩罚性/恢复性公正判决方案)符合内群体成员对公正的要求时,内群体成员对公正判决产生更高的适合度判断。 第四,当由外群体成员提出的冲突解决策略不能满足内群体成员对公正的要求时,内群体成员将拒绝和解并产生进一步的敌意,并可能产生更多的暴力行为,对外群体做出反抗。
【关键词】:惩罚性公正 恢复性公正 群体归属感 群体偏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研究理论意义11
- 1.2.2 研究现实意义11-12
- 第2章 研究综述12-25
- 2.1 公正理论综述12-20
- 2.1.1 惩罚性公正13-16
- 2.1.2 恢复性公正16-19
- 2.1.3 恢复性公正与惩罚性公正的区别和联系19-20
- 2.2 群体相关概念及研究20-21
- 2.2.1 群体归属感概念20
- 2.2.2 群体归属感的研究20-21
- 2.3 内群体偏见概念及研究21-22
- 2.3.1 内群体偏见概念21
- 2.3.2 内群体偏见的影响因素21-22
- 2.4 冲突的相关概念及分类22-23
- 2.4.1 冲突的相关概念22-23
- 2.4.2 冲突的分类23
- 2.5 冲突、公正、群体的关系23-25
- 2.5.1 公正和群体的关系23-24
- 2.5.2 公正与冲突发展的关系24-25
- 第3章 研究内容及总思路25-28
- 3.1 研究内容25
- 3.2 研究思路25-28
- 第4章 研究一:不同冲突情境下被试的公正倾向研究28-40
- 4.1 研究目的28
- 4.2 实验假设28-29
- 4.3 被试29
- 4.4 实验设计与施测程序29
- 4.5 实验材料29-32
- 4.5.1 冲突情境材料29-30
- 4.5.2 公正问卷30-32
- 4.5.3 群体归属感问卷32
- 4.6 结果与统计32-36
- 4.6.1 整体被试公正的结果33
- 4.6.2 不同冲突情境下公正感测量结果33-34
- 4.6.3 群体归属、冲突情境对公正感的影响34-36
- 4.7 分析与讨论36-40
- 4.7.1 个体的一般公正偏好36-37
- 4.7.2 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公正取向偏好37-38
- 4.7.3 群体归属感对个体的公正影响38-40
- 第5章 研究二:不同公正判决下公正合适度及对未来冲突预测的研究40-50
- 5.1 研究目的40
- 5.2 实验假设40-41
- 5.3 被试41
- 5.4 实验设计与施测程序41-42
- 5.5 实验材料42-44
- 5.5.1 冲突情境材料42
- 5.5.2 公正适合度问卷42-43
- 5.5.3 冲突预测问卷43-44
- 5.5.4 群体归属感问卷44
- 5.6 结果与统计44-48
- 5.6.1 公正适合度测量结果44-46
- 5.6.2 冲突预测测量结果46-48
- 5.7 分析与讨论48-50
- 5.7.1 公正判决对公正适合度的影响48-49
- 5.7.2 公正判决对冲突预测的影响49-50
- 第6章 总讨论及结论50-54
- 6.1 总讨论50-53
- 6.1.1 个体的公正偏好50-51
- 6.1.2 群体归属感与公正的关系51
- 6.1.3 不同公正判决对公正适合度及未来冲突态度的影响51-53
- 6.2 结论53-54
- 第7章 不足与展望54-56
- 7.1 研究不足54
- 7.2 研究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2
- 附录62-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宇;;“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吕少英;;惩罚正当性理论分析——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惩罚观的分歧与融合[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3 秦策;;恢复性正义理念下的被害人权利保护[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9年00期
4 吴宗宪;恢复性司法述评[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朱洁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研究——以H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0年04期
6 王静毅;;关于就业弱势群体的政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年08期
7 许建添;;恢复性司法与被害人权利保护[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谢海军;;利益格局变迁与非直接利益冲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彬彬;;浅析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史静t$;莫显昆;孙振球;;量表编制中内容效度指数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554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5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