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社会和谐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3:12
本文关键词:李大钊社会和谐思想研究
【摘要】:李大钊的社会和谐思想,是中西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在理论来源上,他继承了近代先进分子甄别东西文化的逻辑习惯,采取调和中西,追溯传统的方法,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和儒家大同文化的优秀思想资源。同时,引进西方文化中的“自由”理念、“互助”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下,将两种性质的文化兼容起来,奠定了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石。纵观其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景貌,李大钊始终围绕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着重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预测人类的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摆脱了异化的劳动,由自由人联合而成的交往的共同体。而这个自由王国的建立,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进行物心两面改造、灵肉一致结合的改造,彻底铲除异化的劳动基础,建立在自由、平等的交往关系之上。而在诸多交往关系中,群己关系尤其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考察群己关系时,李大钊从个性解放的个体发展状况与大同团结的群体秩序规范两方面入手,进而引进对自由的认可机制,将影响个体发展,阻碍个人与社会和谐共进的根本原因即利益诉求予以整合,达到化解群己矛盾,调和两者关系的目的。另外,从现实角度来看,研究李大钊的社会和谐思想对我国社会价值观的重塑以及合理化解当前社会利益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社会和谐 理想模式 群己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8-11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现状9-11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11-12
- 1.2.1 研究思路11-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3 研究内容12-13
- 1.4 特色与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李大钊社会和谐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14-23
- 2.1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14-18
- 2.1.1 传统“和”文化的内涵14-16
- 2.1.2 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人际交往准则16-18
- 2.2 合理地吸收西方思想18-23
- 2.2.1 约翰·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18-20
- 2.2.2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思想20-21
- 2.2.3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21-23
- 第三章 李大钊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23-38
- 3.1 构建和谐的理想社会模式23-28
- 3.1.1 人类未来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23-26
- 3.1.2 物心两面改造的道路选择26-28
- 3.2 培育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28-30
- 3.3 构建和谐的群己关系30-38
- 3.3.1 个性解放的自由人格30-33
- 3.3.2 大同团结的群体秩序33-35
- 3.3.3 自由的实现:群己和谐的基础35-38
- 第四章 李大钊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特征38-44
- 4.1 李大钊对社会和谐思想的非具体主义阐释38-39
- 4.2 李大钊对近代社会和谐思想境界的超越39-44
- 4.2.1 对洪秀全农业社会主义社会的超越40-41
- 4.2.2 对康有为资本主义式大同社会的超越41-42
- 4.2.3 对孙中山民生主义大同社会的超越42-44
- 第五章 李大钊和谐社会思想对当前社会的启示44-48
- 5.1 对价值观重塑的启示44-45
- 5.2 对合理化解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启示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汉全;李大钊学术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2 茹婧;;论梁启超的妇女观[J];传承;2010年21期
3 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舒远招;;互助论进化伦理学——克鲁泡特金的“进化伦理学”构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吕明灼;李大钊对儒家理想社会观的继承与创新[J];文史哲;2000年05期
6 张广智;;浅析中西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历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576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7653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