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T村汉族亲属网络及其运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9:32
本文关键词:新疆T村汉族亲属网络及其运作研究
【摘要】:婚姻、家庭、亲属制度研究是民族学、人类学的传统主题。以往与中国乡村汉族亲属网络有关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国东南、华南以宗族为主体的村落。相比而言,对因移民而形成的非宗族乡村的研究则多集中于东北、关中等地区,鲜有对新疆乡村汉族亲属网络的专题研究。 本文选取新疆玛纳斯县T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获取与T村汉族人相关的人口统计、移民历史、经济生活、人际交往、节日庆典、集体仪式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及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分析T村汉族亲属网络的建构、维持与运作过程;归纳T村亲属网络的地方性表征,进一步探究与传统宗族乡村模式相区别的汉族非宗族乡村亲属网络及其运作特点;力图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民族学、人类学的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尝试对与T村汉族亲属网络相关的指标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旨在通过研究,探讨汉族亲属网络在加强和改进乡村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新疆乡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学术参考。 在内容上本文共分五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玛纳斯县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调查点T村概况以及选题的缘起,为全文的论述提供背景信息;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选题的理论、实践意义和创新点。 第一章以追溯T村汉族的移民史,描绘T村汉族亲属网络的主要建构形式与建构过程,并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量该亲属网络的规模与构成,呈现主要的亲缘家族,勾勒出遍及全村的汉族亲属网络结构图。 第二章首先通过求助网络分析T村汉族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而通过人类学案例,,分析节庆活动和修谱聚会活动对亲属网络的维持功能。 第三章从纠纷调解过程中的亲属互动,村委会、生产合作社等内生性组织中的亲属关系和换届选举过程中的亲属关系运作等,分析和探究T村汉族亲属网络的运作过程与一般机制。 结语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汉族亲属网络作为一种非自愿组织在非宗族乡村中能够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自愿组织产生结构性影响,即非自愿组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自愿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关键词】:新疆 汉族 移民社会 亲属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5;C91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9
- 第一节 选题背景10-11
- (一)玛纳斯县的自然地理概况10
- (二)调查地 T 村概况10-11
- (三)选题源起11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11-17
- (一)亲属制度研究11-13
- (二)汉族亲属网络与农村社会生活研究13-14
- (三)新疆农村汉族研究14-15
- (四)社会网络分析研究15-16
- (五)相关研究评述16-17
- 第三节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7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17
-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17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7-19
- (一)研究方法17-18
- (二)创新点18-19
- 第一章 T 村汉族亲属网络的形成19-37
- 第一节 T 村汉族移民史19-25
- (一)清末民初及以前的移民——老新疆人19-20
- (二)民国初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移民——外省人20-23
- (三)响应国家号召的移民——支边人23
- (四)逃荒来的移民——自流人员23-25
- 第二节 T 村汉族亲属网络的建构25-33
- (一)人口、居住格局与生计变迁25-29
- (二)姓氏、家庭与联姻29-32
- (三)村中拟亲32-33
- 第三节 T 村汉族亲属网络的规模与构成33-37
- (一)血亲、姻亲交织的家族网络33-35
- (二)连结在家族网络之上的 T 村整体亲属网络35-37
- 第二章 T 村亲属网络的维持37-47
- 第一节 T 村汉族社会支持网络37-40
- (一)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方法37-38
- (二)研究发现38-40
- 第二节 节庆仪式中的互动与亲属网络维系40-43
- (一)节日期间的亲属互动40-41
- (二)婚礼中的亲属互动41-43
- 第三节 亲缘聚会与修谱过程的亲属互动43-47
- (一)李氏亲缘会筹办缘起44
- (二)李氏亲缘会的筹办与程序44-45
- (三)李氏《亲缘册》价值分析45-47
- 第三章 T 村亲属网络的运作47-54
- 第一节 纠纷调解中的亲属网络运作47-49
- (一)“圈内人”的纠纷调解机制47-48
- (二)“圈外人”的纠纷调解机制48-49
- 第二节 内生性组织中的亲属网络运作49-51
- (一)T 村村委会-合作社连锁关系矩阵49-50
- (二)葡萄生产合作社中的亲属网络运作50-51
- 第三节 换届选举中的亲属网络运作51-54
- (一)家族势力51-52
- (二)选举中的亲属网络运作52-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T 村村民社会交往调查问卷59-61
- 致谢61-62
- 作者简介62-63
- 导师评阅表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聪延;;清代新疆汉族社区的形成和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唐戈;;从姻亲在亲属网络中的地位看东北汉族乡村社会的特点——对人类学家阎云翔的回应[J];东北史地;2007年06期
3 石峰;民族志文本的本土实验——评《金翼》与《银翅》[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4 苑国华;;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制度理论及布迪厄的批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5 聂爱文;昌吉地区汉族人口的来源分析[J];南方人口;2002年03期
6 姜又春;;家庭社会资本与“留守儿童”养育的亲属网络——对湖南潭村的民族志调查[J];南方人口;2007年03期
7 李晓霞;论新疆汉族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J];民族研究;1998年03期
8 刁统菊;亲属网络与性别建构——以红山峪村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9 刁统菊;;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10 汤汇道;;社会网络分析法述评[J];学术界;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578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7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