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科学教育的新视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发布时间:2017-07-26 19:20

  本文关键词:科学教育的新视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 议题中心教学法 学科基础模式 结构性争论模式


【摘要】: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近年来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然纵观国内科学教育的相关研究发现我们基本上还停留在STS教育的阶段,还未有研究者对SSI教学进行系统地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就这一内容进行初步研究,希望能引起国内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进而促进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以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议题中心教学法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目的旨在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融入中学科学课程之可行性,并分析对学生环境教育学习态度及参与行为之影响情形。为达到上述目的,研究者以本人实习所在初中八年级某班共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社会性科学议题——“垃圾焚化场选址争议”问题进行教学,课程共计四节课,为期一个月。在教学活动后以“教学回馈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评测及分析,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组内抽取2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藉以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后,对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方式的学习感受以及科学态度观、思考面向等方面之改变情形。 经由分析统计获得以下结论,兹列举如下,以期对未来后续研究者有所助益: 一、“环境社会性科学议题融入科学课程”在教学现场成效高。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观念、非形式推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上均有正面提升的成效。 二、学生学习后,对环境现况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并能激起学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三、面对环境议题时,在确认问题的能力上,多数学生在教学后能写出更多正方和反方的意见,多数学生在教学后能提出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四、学生普遍对“环境社会性科学议题融入科学课程”持正向积极的态度,大多数学生期望教师日后还能实施类似的教学活动。 最后,依研究之结果,对未来社会性科学议题相关之研究提出具体之建议,作为日后以议题中心教学法进行环境教育教学及后续研究之参考。
【关键词】:社会性科学议题 议题中心教学法 学科基础模式 结构性争论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0-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社会性科学议题概述11-12
  • 1.1.1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含义11-12
  • 1.1.2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类别与特点12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1.3 国内外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3-14
  • 1.3.2 国内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4-15
  • 1.4 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5-17
  • 1.4.1 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重要性15-16
  • 1.4.2 我国现阶段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现实考虑16-17
  • 1.5 研究的目的17
  • 1.6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17-18
  • 1.7 文章的结构18-19
  • 第二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产生背景与理论基础19-22
  • 2.1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缘起与发展19-20
  • 2.1.1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诞生19-20
  • 2.1.2 我国 SSI 思想的原始萌芽与发展历程20
  • 2.2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20-22
  • 第三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模式分析22-25
  • 3.1 议题中心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学科基础模式的区别22-23
  • 3.2 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几种常见教学模式23-25
  • 3.2.1 议题中心教学法三种常见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23-24
  • 3.2.2 议题中心教学法之结构性争论教学模式24-25
  • 第四章 环境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实施案例25-33
  • 4.1 环境 SSI 议题教学之主题选取部分25-26
  • 4.2 环境 SSI 议题教学之教学实施部分26-31
  • 4.2.1 课程引导单26-27
  • 4.2.2 课程实施教案27-31
  • 4.3 环境 SSI 议题教学之教学评价部分31-33
  • 4.3.1 教学回馈单31-32
  • 4.3.2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32-3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33-43
  • 5.1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施成效分析33-38
  • 5.2 研究发现与收获38-41
  • 5.3 未来研究发展与建议41-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49-50
  • 谢志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慈民;论创造性科学研究蕴涵的思想素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2 陆义群;普及性科学知识之我见……[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5期

3 暴连英,原所贤;《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性科学史料拾遗[J];中国性科学;2004年03期

4 江俊丽;陈江;;试析“以人的生命意义为本”的教学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曹丽萍;;对历史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柴林清;;浅析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等数学学习观与教学观[J];教育与职业;2007年27期

7 宋燕;;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8期

8 徐钝;强昌文;;苏格拉底“产婆术”:法理学教学中的吸纳与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桂琴;打开“性”的禁区[J];医学文选;1994年03期

10 胡佩诚;努力开拓性科学的新局面——中国性学会2003年度工作报告[J];中国性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凌飚;;中学理科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陈昭典;;浅谈中国性科学的现状与未来[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楼春友;;展望性科学的未来扶持发展[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4 陈昭典;;中国性科学的现状与未来[A];2009中国杭州生殖健康学术论坛暨浙江省计划生育学与生殖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俞雅萍;;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观[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吴阶平;;希望与祝福[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7 吴阶平;;性科学[A];第一届全国不孕不育与生殖健康高级论坛(成都)论文集[C];2006年

8 张世英;;试谈孙思邈的性科学与保健益寿论——我国与世界上早期最系统的性科学缔造者[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腾飞;杜锦丽;;建立大扶放教学观 推进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孙芸;王济奎;孙伟民;;论创新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创新[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课改·课程·课堂 感动·感想·感悟[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孙宇;新课改背景下呼唤“体验与合作”教学[N];玉溪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童岱;性科学网站该不该禁[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罗敏江;多元教学观[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记者 周婷玉;网站不得借性科学研究名义传播色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刘文霞 白银区第十二小学;我的习作教学观[N];白银日报;2010年

7 甘泉县道镇中学 闫春林;师生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N];延安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同俊;非线性科学,混沌渐开的感觉[N];青岛日报;2005年

9 记者 卓丽荣 通讯员 陈惠永 郑木贤;弘扬性科学 倡导性文明[N];潮州日报;2009年

10 王和平;创新教育的教学观[N];中国信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伟;教学利益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晓玲;走近教学想象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涛;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洪,

本文编号:577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77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