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个人发展的机会公正

发布时间:2017-07-27 11:33

  本文关键词:论个人发展的机会公正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发展 机会 公正 分配 竞争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发展的机会公正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同。“机会”作为一种有限性的公共资源,对于个人而言至关重要,机会资源分配与竞争机制的公正程度对个人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与抽象的公正观念不同,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发展机会公正的认识是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的。机会要素现实存在和历史积累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实践个人发展的机会公正的具体性、历史性和过程性。 唯物辩证视角下,个人发展机会是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对个人而言,机会具有获取利益和实现发展的潜在价值,机会要不断地向现实转化,个人才可能实现更充分的发展。个人发展机会潜在性的发掘及其实现程度受主客观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市场经济为个人提供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发展空间,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综合运用分配和竞争两种机制,促进机会资源由潜在向现实转化。 个人发展机会需要合理公正的分配。机会资源公正分配的程度、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也是有差别的,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个人发展机会的公正分配要遵循“平等共享”和“适当差别”原则:追求机会资源平等共享,以保障个人的基本发展权利,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有效的发展空间;主张合理的差别对待,以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进步质量。在平等优先与差别优先的取舍方面,要兼顾是否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来综合判断。 为个人发展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是实践机会公正的现实出路。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认识上,要树立科学的公正观念,促进个人对发展机会的大胆追求。教育机会是实现个人发展机会公正的基础和手段,要为社会成员打造一个平等的起点,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和释放。必须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力度,消除制约和束缚个人发展机会公正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完善法制,用统一的规则使社会成员能够在公正的平台上进行竞争。要通过改革,构建和完善机会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合理流通的有效渠道,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元上升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个人发展 机会 公正 分配 竞争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文献综述9-14
  • 1.2.1 国外研究9-11
  • 1.2.2 国内研究11-13
  • 1.2.3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13-14
  • 1.3 研究视角与思路14-16
  • 第二章 如何看待个人发展的机会公正16-21
  • 2.1 “机会”还可以这样理解16-18
  • 2.2 公正:基于个人发展机会有限性的考量18-21
  • 第三章 个人发展机会是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21-27
  • 3.1 个人发展机会的潜在性21-23
  • 3.2 个人发展机会的现实性23-24
  • 3.3 个人发展机会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分配与竞争24-27
  • 第四章 个人发展机会的分配导向27-35
  • 4.1 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论举要27-29
  • 4.2 “平等共享”原则的基础性29-31
  • 4.3 “适当差别”原则的必要性31-33
  • 4.4 平等优先与差别优先的取舍标准:社会的整体进步33-35
  • 第五章 个人发展机会的竞争机制35-44
  • 5.1 树立个人发展机会公正的观念35-36
  • 5.2 打造个人发展机会公正的起点——教育机会36-40
  • 5.2.1 如何理解教育机会公正37-38
  • 5.2.2 教育机会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石38-39
  • 5.2.3 教育机会公正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39-40
  • 5.3 践行个人发展机会公正的路径——制度建设40-42
  • 5.4 重构机会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合理流通的有效渠道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咏荞;肖君健;;统筹兼顾,促进教育公平[J];教师;2009年12期

2 章建敏;;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推进机会平等[J];江淮论坛;2006年06期

3 吴忠民;论机会平等[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4 吴忠民;中国现阶段机会平等问题分析[J];科技导报;2000年09期

5 牛先锋;;社会公平的多重内涵及其政策意义[J];理论探讨;2006年05期

6 郑敬高;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魏小萍;马克思主义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话题——历史变迁后前东德学者的反思[J];哲学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传华;当前我国分配正义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清;关于社会公正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杨雪霞;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1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81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